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同时可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助力各地均衡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实现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但是当前信息技术供给不足、数据要素市场的局限等制约了其发展。基于此,国务院出台“新基建”配套激励措施,引导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角度,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两条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政治招生选考模拟试卷(四)
  •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

    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③我国稳定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④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深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3. 国家推动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契合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政治试卷
  • 4. 自信,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极为突出的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中国未来前景的乐观判断,展示了对中国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自信。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中国的自信来自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②中国已经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跃升为世界强国 

     ③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④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也必将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与人民的幸福线都是(   )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主导世界事务,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7.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 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歌曲《2035去台湾》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   )

    ①反映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

    ②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③需要两岸青年接续奋斗,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④要求我们一以贯之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C: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D: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9. 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各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②比较别人的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③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

    ④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10.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及经济与生态发展的不平衡,以人均GDP最高的5个省份和最低的5个省份平均水平相比,差别巨大,且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2,仍然较大,且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教育文化的差距明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不平衡问题的是(   )

    ①我们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②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实现区域同步富裕

    ③推动城乡教育公平,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

    ④推动上海经济自贸区的建设,积累有益的经验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达标测试卷(基础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