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S村地处大山深处,由于耕作条件差,收入来源单一,贫困曾是村庄的生活常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S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脱贫之策。从那之后,S村开始尝试,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和培训学习,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培育村民创新意识。根据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村民流转1000亩土地,组建以股份合作模式运作的猕猴桃产业园,产品实现港澳直通。S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引入外部企业开发本村“红色旅游”“神秘苗寨”“峡谷溶洞游”等乡村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组建苗绣合作社,发展农家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输出全村300多名劳动力到对口帮扶的深圳、广州等地转移就业;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厨、改厕、改浴,为家家户户通水、通电。曾经的穷僻小村庄如今焕然一新,其“造血式”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指出s村的“造血式”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