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
    B: 信号分子合成后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
    C: 向含有促使血糠降低的信号分子的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
    D: 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2. 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肽.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请分析回答:

    试管号

    加入的物质

    1

    2

    3

    4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淀粉酶溶液

    2mL

    2mL

    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

    4mL

    4mL

    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

    4mL

    4mL

    蒸馏水

    2mL

    2mL

    碘液

    2滴

    2滴

    双缩脲试剂

    2mL

    2mL

    预期颜色变化

    不变蓝

    紫色

    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理是:a;b
    请简述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 , 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密云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3.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B: 用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差速离心法,可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D: 预实验,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4. 下列关于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
    B: 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绿色
    D: 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自下而上的第2条色素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5. 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
    A: 分别加入样液中
    B: 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 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 同时加入样液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6.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
    B: 将新鲜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 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大豆匀浆的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7. 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性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使用显微镜的是(    )
    A: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
    B: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 观察脂肪颗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8. 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
    A: 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
    B: 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蛋白质在尿素中的溶解度低
    D: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实验班)
  • 9. 2016年9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RNA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患病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现欲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请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

    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色剂.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色剂.

    ④向C试管中

    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内容
    预期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10.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含样品的试管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