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生物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苏教版
浙科版
中图版
沪科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2019)
苏教版(2019)
浙科版(2019)
北师大版(2019)
沪科版(2019)
年级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
《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2)
《生物:稳态与环境》(必修3)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
《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2)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
选修2 生活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解答题
综合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基本无废弃物排放,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另外,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
原理。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
。
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 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 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B: 蚕粪喂鱼、鱼粪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 粪便、塘泥作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如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大豆和水稻的种间关系是不是竞争?
。
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植物秸秆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
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课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是:
。
若该生态农业系统弃耕后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
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600摩尔氧气,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
摩尔的葡萄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稻、鱼、萍混合种养模式,是一种以水田为基础、水稻生产为中心,通过放养鱼类、绿萍等,形成新的稻田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类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增加生物种类,增强其稳定性
B: 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C: 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能够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
D: 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增加生产效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水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 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C: 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 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下图所示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
B: 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系统仍可以正常运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 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
B: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合理种养、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
B: 诙生态系统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C: 桑树的凋落物、桑葚、蚕沙撒人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
D: 该体系中获得蚕丝、食品、鱼类以及沼气等,在经济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上大有好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4545
14546
14547
14548
14549
14550
>>
14785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