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图1中表示利用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些植物在右图中可用表示.
    碳在图2的A,B,C传递具有(填单向还是双向)传递特点.
    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生态湿地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 2. 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B: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如图是我国北方某农场生态农业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和苍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的 

    (2)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要利用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应怎样调节人的食物结构? .

    (4)请在方框中绘制该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 .  

    (5)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的原因是 

    (6)沼气池中的能量流向哪些生物类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 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
    C: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 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

    (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说明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 .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的是 ,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表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cm%

    海挡林带

    0.595

    0.015

    7.0

    灌草从带

    0.202

    0.003

    15.0

    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 ,结果A组长势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5)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如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 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 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承智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8.

    下列与如图所示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B: 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9.

    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B: 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C: 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 利用苏云金芽泡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10.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 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

    (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

    图l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 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 .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