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生物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苏教版
浙科版
中图版
沪科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2019)
苏教版(2019)
浙科版(2019)
北师大版(2019)
沪科版(2019)
年级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
《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2)
《生物:稳态与环境》(必修3)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
《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2)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
选修2 生活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解答题
综合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 改变单纯造林.蓄洪.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
B: 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 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 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有关叙述
不
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 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B: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C: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 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B: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C: 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D: 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4577
14578
14579
14580
14581
14582
>>
14785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