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生物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苏教版
浙科版
中图版
沪科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2019)
苏教版(2019)
浙科版(2019)
北师大版(2019)
沪科版(2019)
年级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
《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2)
《生物:稳态与环境》(必修3)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
《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2)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
选修2 生活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解答题
综合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据下列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细胞的结构特点上看,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从生物的代谢类型上看,甲细胞内含有
和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乙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
或
生活的异养生物。
甲、乙、丙共有的结构有
,这说明了细胞的
性。
甲和乙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结构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昆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C: ④代表的的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如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乙可能是下列_________种细胞。
物质通过图丙中结构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均与其上的
(填字母)成分有关。图丙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体现了其
的功能。
图中细胞由C、H、O组成的多糖是
和
。
研究细胞膜通常选择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而不选择该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
图甲形成的组织
(填“是”或“不是”)很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
若图甲、乙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
和[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如图是结构摸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图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它是一种营
生活的生物,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是
,它们是一类营
(“自养”或“异养”)生活的生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4幅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Cella)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论断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超级病菌”(MRSA)的全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许多变种并具有极强的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RSA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变异,所以变种多
B: 质粒一般编码非生命必需的某些性状,如抗药性等
C: MRSA在增殖过程中,核膜与核仁发生周期性变化
D: 能使用光学高倍显微镜观察MRSA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
B: 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 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海南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海南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
14785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