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右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理由是

    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2.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显微镜的目镜长度与物镜长度成关系,即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度,物镜长度

    要获得最放大倍数的效果,要选用上图哪个

    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使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3.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上图表示显微镜的镜,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镜观察。

    下图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

    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4.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发现目标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使之到视野的中央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即可换高倍镜观察
    C: 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5. 水稻、细菌和昆虫共有的结构是
    A: 都有线粒体
    B: DNA
    C: 都有细胞壁
    D: 都有核糖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A: 变大、变少、变暗
    B: 变大、变多、变亮
    C: 变小、变多、变暗
    D: 变小、变多、变亮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8.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 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 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 ③①②
    B: ④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9.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 10.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的细胞”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

    A: 施莱登
    B: 达尔文
    C: 施旺
    D: 魏尔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