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③义理身心所自有,失而不知所以复之。富贵身外之物,求之惟恐不得。纵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朱子语类·卷十三》)

    u6750u6599u2460u4f53u73b0u4e86u5b54u5b50uff08u96504u4e2au5b57uff09u7684u4ebau751fu6001u5ea6u3002
    u300au6731u5b50u8bedu7c7bu300bu4e0eu5b54u5b50u5728u4e3bu5f20u4e0au6709u4f55u4e0du540cuff0c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9+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注】①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u4e24u5219u6750u6599u4e2du5b54u5b50u5bf9u7ba1u4ef2u7684u8bc4u4ef7u5206u522bu662fu548cu3002
    u4e24u5219u6750u6599uff0cu5b54u5b50u5206u522bu662fu4eceu4ec0u4e48u89d2u5ea6u8bc4u4ef7u7ba1u4ef2u7684uff1fu7531u6b64u53efu4ee5u770bu51fau5b54u5b50u600eu6837u7684u4ec1u7231u89c2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调考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 , 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 , 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 , 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宋文鉴》,有删节)

    【注】①亮:同“谅”,诚信。②必:断定。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调考试卷
  • 4. 下列句子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

    ②吾从而

    ③吾道也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

    ⑥则耻

    ⑦不耻相

    ⑧或焉,或不焉

    A: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 , 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 , 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 6. 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

    ②外连衡而诸侯

    匈奴七百余里

    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⑥序八州而同列

    括四海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⑦/②⑥/③④/⑤
    C: ①⑦/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③⑥/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 , 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湖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 , 儿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 , 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 , 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哽,如影历历,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  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 , 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 , 犹尚殗殜 , 无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袁枚《祭妹文》)

    【注】①九原:指九泉,黄泉等。②殗殜(yè dié)病得不太厉害,但还没有痊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八联盟2018-2019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小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里仁》)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里仁》)

        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u4eceu4ee5u4e0au6750u6599u4e2du53efu89c1uff0cu5112u5bb6u4e3bu5f20u5c3du5b5du5e94u6709u7684u60c5u611fu6001u5ea6u662fu3002uff0810u5b57u4ee5u5185uff09
    u4f60u5982u4f55u8bc4u4ef7u6750u6599u2162u2463u4e2du7684u5112u5bb6u5b5du9053uff1fu8bf7u5206u70b9u9610u8ff0u7406u7531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八联盟2018-2019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思江海百川         宁许以秦曲
    B: 人皆得以使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
    C: 素留侯张良           流俗之所
    D: 友直,友 , 友多闻     而学于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