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或表明全文主要观点的句子是,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包容,既是“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谐的时代,多是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国际关系相对缓和,民众生活安宁平静的时代,多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时代。历史上也不时出现过以自我为天下中心,企图垄断真理、垄断思想、垄断言论、垄断利益的现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包容,拒绝交流,这样的立场、态度、做法,曾使民族陷于巨大的灾难,导致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争斗纷至沓来,后果极其严重,教训至为深刻。

    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场。在一些人那里,文化自大症,文明优越感,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他们总以为真理在握,总是热衷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总是喜欢占据着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指手画脚。这样一来,导致正常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对弱势一方来说,他们主张对话,却无法赞成居高临下式的不平等对话;他们希望交流,却难以认同只有被动妥协式的单向型接受。所以,这种罔顾历史教训与文明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而且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在对中国发展道路怀有疑虑、对中国现实政治抱有抵触、对中国文化传统展示存有偏见的人之中,真正持敌视的立场与态度、总在“妖魔化”中国的只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之所以会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包容的思想有关。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就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接受异质的文化,就一定会常常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于“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老子有云:“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为下”,王弼释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别天下流之”,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价值观,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值得令人思考与借鉴。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要明白:“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美人之美”,甚至还竭力丑化他人,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美美与共”的。我们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为迷失自我的迷魂汤,包容与坚守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

    u4e3au4ec0u4e48u8bf4u201cu5305u5bb9u662fu6587u5316u5bf9u8bddu7684u524du63d0u201duff0cu8bf7u7ed3u5408u6587u610fu6982u62ecu3002

    u201c1656u5e74uff0cu4fc4u56fdu7279u4f7fu5df4u4f9du79d1u592bu53d7u6c99u7687u59d4u6258u51c6u5907u5411u4e2du56fdu7687u4e0au63d0u4ea4u56fdu4e66uff0cu56e0u62d2u7eddu884cu8deau62dcu793cu800cu59cbu7ec8u672au83b7u51c6u89d0u89c1u7687u5e1du3002u65f6u503cu4e1cu6b63u6559u658bu671fuff0cu4f5cu4e3au8654u8bdau4fe1u5f92u7684u5df4u4f9du79d1u592bu4e25u5b88u6559u89c4u62d2u7eddu996eu671du5ef7u8d50u7ed9u7684u5976u8336uff0cu8fdbu4e00u6b65u6fc0u6012u4e86u671du5ef7u3002u201du8fd9u4e00u8457u540du7684u5916u4ea4u4e8bu4ef6u4ee5u5931u8d25u544au7ec8u7684u5185u5728u539fu56e0u662fu4ec0u4e48uff0cu8bf7u7ed3u5408u6587u4e2du7684u89c2u70b9u5206u6790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啊,向阳花

    布莱克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 译)

    【注】 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威廉·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u8bd7u91ccu7684u201cu5411u9633u82b1u201du662fu4ec0u4e48u7684u8c61u5f81uff1fu201cu4f60u7b49u7d2fu4e86u5427u201duff0cu662fu5bf9u4ec0u4e48u7684u771fu5b9eu5199u7167uff1f

    u201cu9752u6625u5728u90a3u91ccu6000u7740u70edu671bu800cu6d88u4ea1u201du4e00u53e5u8bd7u7528u4e86u4ec0u4e48u6837u7684u4feeu8f9eu65b9u6cd5uff0cu5176u4f5cu7528u662fu4ec0u4e48uff1f

    u8bd7u6b4cu6574u4f53u8fd0u7528u4e86u4ec0u4e48u8868u73b0u624bu6cd5uff1fu4eceu8bd7u610fu8868u8fbeu201cu663eu201du4e0eu201cu9690u201du7684u89d2u5ea6uff0cu6bd4u8f83u4e00u4e0bu8bd7u6b4cu524du540eu4e24u8282u8868u8fbeu7684u7279u8272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陶渊明厌弃了黑暗的官场,毅然归隐后过着瓜田李下悠闲自得的生活。
    B: 人类在自然科学上遇到“起源”的问题往往会一筹莫展 ,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最大难题。
    C: 马晓春退出围棋赛的消息是中国棋院负责人透露的,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 这消息不久也从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证实。
    D: 各级政府机关要注意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那些经验不足而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就是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压担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5.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蟑螂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或者温暖的环境中。
    B: 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C: 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D: 他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乃至我站在他背后看了许久,他都未发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6. 请根据括号中提示的两位名人的事迹,分别为下面的两副对联拟写上联或下联。(任选一题,平仄不作要求)

    ①上联:                            (杜甫)

         下联:四海危艰,周树人激浊扬清,嬉笑怒骂作文章。(鲁迅)

    ②上联:破解物种起源密码。  (达尔文)

         下联:                    (毛泽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B: 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C: 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D: 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8. 不存在表意不明语病的一项是  (    )

    A: 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
    B: 对于楼兰的衰落与消失,考古学家从自然方面找到了一些原因,但是对它何时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至今不甚了解。
    C: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物赠送给他。
    D: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9.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鄙陋之二在于“取信于神”,原文是,必以信。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
  • 10.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维扬怀古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u66f2u4e2du7684u201cu5bd2u201du5b57u7528u5f97u4f20u795eu4e14u610fu8574u4e30u5bccuff0c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8fd9u9996u66f2u5b50u8fd0u7528u4e86u600eu6837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ff1fu8868u8fbeu4e86u4f5cu8005u600eu6837u7684u60c5u611fuff1fu8bf7u7b80u8981u6982u62ec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