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提倡创造的可以日新月异,限制创造的只好抱残守缺
    B: 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C: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D: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2. 对于外人来说,武陵源有着难以描述的神奇与秀丽。而在当地土家族人眼中,每座形态各异的石峰,都能演绎出一个神奇古老的传说。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 居住在武陵源的人都是土家族人
    B: 武陵源在当地人眼中并不怎么秀丽
    C: 外人对武陵源的古老传说大多不怎么了解
    D: 武陵源无论对外人还是对当地人都是有魅力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3.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大上海。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

    A: 望其项背
    B: 蜚声
    C: 纷至沓来
    D: 错综复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 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 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 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5. 《醉翁亭记》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主旨句及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政治思想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6.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分别表现了莲高洁、质朴的品质,以示作者洁身自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7.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被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 , 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u6587u7ae0u7528u4e86u8f83u5927u7bc7u5e45u53d9u8ff0u201cu59d1u5ac2u9e1fu201du7684u6545u4e8buff0cu8bf7u8c08u8c08u4f5cu8005u8fd9u6837u5199u7684u7528u610fu3002

    u8054u7cfbu5168u6587uff0cu7b80u8981u5206u6790u201cu675cu9e43u557cu201du5728u6587u7ae0u8c0bu7bc7u5e03u5c40u4e2du7684u4f5cu7528u3002

    u9009u53d6u4e00u4e2au89d2u5ea6uff0cu7ed3u5408u6587u7ae0u5bf9u201cu675cu9e43u8fd9u79cdu9e1fu5c31u8fd9u6837u88abu7f8eu5316u4e86u51e0u5343u5e74u201du7684u539fu56e0u52a0u6df1u63a2u7a76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墨梅

    王冕

    我空洗砚池头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晋代书法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树:这里指梅花。③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等。

    u8fd9u9996u8bd7u8868u73b0u4e86u753bu4e2du6885u82b1 u3001u7684u7279u70b9u3002

    u501fu52a9u753bu6885u82b1u8868u8fbeu4e86u600eu6837u4e00u79cdu4ebau751fu6001u5ea6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
  • 10. 指出对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曰:“伯乐学相马”(传说)
    B: 所以道受业解惑也(传授,传达)
    C: 列七十(传记)
    D: 舍相如广成舍(宾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选修第七单元《传说二则》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