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选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
    B: 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
    C: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和苦闷。
    D: 诗歌最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2. 阅读《红烛》思考,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请概括“红烛”的形象。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3. 赏析《红烛》中诗句。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4.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闻一多《红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u4e0bu5217u5bf9u4e24u9996u8bd7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8d4f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8721u70dbu6709u7ea2u6709u767duff0cu8bd7u4ebau4e3au4ec0u4e48u4ee5u201cu7ea2u70dbu201du4e3au9898uff1fu5b83u8fd0u7528u4e86u4e00u79cdu4ec0u4e48u6837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ff1f
    u300au51ac(u4e4bu4e00)u300bu5e76u4e0du662fu4e00u9996u5355u8272u8c03u7684u8bd7uff0cu800cu662fu4f53u73b0u4e86u73b0u5b9eu751fu6d3bu548cu8bd7u4ebau611fu60c5u4e16u754cu5173u7cfbu7684u590du6742u6027uff0cu751au81f3u662fu77dbu76feuff0cu8bf7u7ed3u5408u8bd7u6b4cu5185u5bb9u7b80u8981u5206u6790u77dbu76feu4e4bu5904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6.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请概括《红烛》5-7节的内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7. 《红烛》一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请运用此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组句子,反复咏叹,意象任选。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8. “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 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
  •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使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对人生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深入。
    B: 性格执着的香雪为获得小小的一个铅笔盒,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C: 《红烛》这首诗构思精巧,想象新奇,语言生动,作为新文学的先锋开创了辉煌的成就。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
  •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xià)隙。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内涵丰富,许多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壮美的氛围,蕴含着谦卑而强(jìng)的生命力量。
    B: 我化妆成普通群众,撒大步也没有赶上通讯员,但双脚已很胀痛。他见我(ái)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脸涨得像关公,讷(nè)半晌,才说清是天目山人。
    C: 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株型优异,穗大粒多,退化了雄蕊的洞庭早(xiān)稻禾。他把这些杂交稻的缺点概括为: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jié)实不足。
    D: 《反对党八股》这篇檄文说,我们不能硬搬或烂用外国语言,但要吸收其中好的东西。而有些 (bié)脚的宣传家的语言像干(biē)的上海瘪三,枯燥无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