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涩      避     人不倦      誉参半
    B: 萃      杂      市之气      自惭形
    C: 息      跷      芳草萋萋      休相关
    D: 陷      腈      囫吞枣      拳使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 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 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 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些黑心窑主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矿工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劳作。

    ②这些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禽流感的发生,杜绝了它   的可能。

    ③清晨,一个樵夫   发现伯夷和叔齐都已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

    A: 驱赶      蔓延      偶尔
    B: 驱使      曼延      偶尔
    C: 驱使      蔓延      偶然
    D: 驱赶      曼延      偶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 4.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花红柳绿,秋叶飘零,催万物促轮回,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

    材料 奇特 奇妙 雄奇

    显生机竞自由 展辽阔状雄伟 积微渺汇壮阔

    瑰丽山河 积土成山 种子发芽 聚水成涓 浩瀚大海 鲜花开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 5.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保护了当地环境,给景区管理者带来一定减压作用,让到此旅游的人更能感觉到当地服务利民便民,让群众感动的同时更愿意到此参观的惠民措施——给群众方便,保证群众的利益,难道不是升值的更好方式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奠基人

    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年出生在天津。父亲张铸,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张存浩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

    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大规模入侵,并在沦陷区学校推行奴化教育。面对这种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9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张存浩的姑姑、姑父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情有独钟,学起来劲头十足,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来向姑姑、姑父请教,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

    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1943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1950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刚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

    回到祖国,张存浩暂居北京,不久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正在张存浩抉择之际,一天,时任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所长的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找到了他。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

    20世纪50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国家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反复攻关,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200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160克的最高水平,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150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就在这时,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提出了独立自主制造原子弹的计划。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领导指派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同时任命他为该项目负责人,这一次张存浩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张存浩和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成了科研任务。

    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便因亮度高,不需强大电能,而在军事、民用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几家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有的做气动激光,有的做自由电子激光,有的做化学激光……但功率都不高。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成立了“化学激光研究室”,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引领着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1979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86年,张存浩担任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但仍没停止化学激光研究的脚步。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国内科学界大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有记者采访张存浩时问他:“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张存浩回答:“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

    (摘编自人民网)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6709u5173u5185u5bb9u7684u5206u6790u548cu6982u62ec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5f20u5b58u6d69u7684u201cu77e5u8bc6u62a5u56fdu68a6u201du662fu5982u4f55u5f62u6210u7684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5f20u5b58u6d69u66feu8bf4u81eau5df1u4ebau751fu6700u5927u7684u7406u60f3u5c31u662fu62a5u56fduff0cu56fdu5bb6u7684u9700u8981u5c31u662fu81eau5df1u79d1u7814u7684u65b9u5411uff0cu8fd9u4f53u73b0u5728u54eau4e9bu5730u65b9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8c08u8c08u4f60u7684u7406u89e3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不惜_____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_____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6210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
  •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人的特点,①是优点。②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③把理想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④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⑤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如何维护共享单车,不仅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一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

    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6709u5173u5185u5bb9u7684u5206u6790u548cu6982u62ec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5434u6587u4fcau7684u6570u5b66u7814u7a76u4e3au4ec0u4e48u80fdu591fu53d6u5f97u521bu9020u6027u6210u679c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4f5cu4e3au4e00u4f4du6770u51fau7684u6570u5b66u5bb6uff0cu5434u6587u4fcau5bf9u7269u7406u5b66u3001u6587u5b66u827au672fu7b49u4e5fu6709u5e7fu6cdbu7684u5174u8da3u3002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ff0cu5c31u5174u8da3u5e7fu6cdbu4e0eu4e13u4e1au7814u7a76u7684u5173u7cfbu8fdbu884cu5206u6790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