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 ③①④②⑤⑥
    B: ⑤①⑥③②④
    C: ⑤①③②④⑥
    D: ③①⑤⑥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2. 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3.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B: 悼词往往是从某人的逝世写起(述其哀),接着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贡献、功绩,做出应有的评价(赞其功),最后用切合死者身世、职务、贡献的悼念语(颂其德)结束全文,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哀思及对生者的激励。
    C: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代表作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D: 讳饰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本文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8bcd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5. 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6.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闭(sè)    污(miè)    然(suǒ)    有成效(zhuō)
    B: 令(lè) 诅(zhòu) 恨(jì) 然开朗(huò)
    C: 杀(mǒ)    予(jǐ)    浅(fū)    繁丛杂(wú)
    D: 词(diào) 世(shì) 白(kōng) 浅尝止(zh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最少已有一万多条。
    B: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会致力于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
    C: 马克思生于今德国特里尔城,曾多次被各国政府驱逐出境,被迫移居伦敦,但他的墓地占地之大,墓碑之高,可以堪称豪华。
    D: 恩格斯铜像展现了一位沉思中的中年恩格斯,高大而沉稳,带有东方人儒雅谦逊的气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数学家说,你们会毫不在乎数量概念,比如“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为了对仗,让十根竹竿共一片叶子,也称最得意的写竹诗?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的竹子,直径大约7尺,区区7尺之径,要支撑两千尺高,可能吗?

    文学家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依你之见,那个“白发三千文”“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是不是也该唤他来替你磨墨、脱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不是也该实地丈量一下,看看究竟是吹牛,还是缩水?

    数学,硬邦邦的,一根筋,严格按照逻辑来办事;文学,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理,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都成道理。文学讲道理,举上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了;数学讲理,对的就必须100%,即使一万个例子都对了,只要有一个例子出现了偏差,也一定不对。

    按文学思维“论道”,数学绝非文学的对手,但是文学归纳出来的东西,能全当真吗?

    数学,科学技术的教父;文学,文化艺术的养母。正是由于矛盾的万物构成了和谐的宇宙,包括数学与文学的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今日才有这等风光。

    (《数学与文学的对话》)

    材料二:

    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这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如果说在电工学中引入复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不用它也行,不过麻烦一点而已。那就请看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必须用复数表示。这不是简化计算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换言之,微观世界深层次的自然规律要求复数的存在。谁说数学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复数,其应用也实际得很呢。

    (沈致远《说数》)

    材料三:

    在文艺创作领域,人们对数据背后规律的探寻,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开始。比如,电影行业对票房、排片率、上座率等数据的关注。但直到互联网大数据出现,在线文艺作品最后的“黑匣子”才真正打开。如今,所有观影数据、用户交互数据、播放表现、演员等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量化成一些固定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面貌,已经广泛为采买、制作、投资、宣发和播放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比如,“选角”是大数据应用的一大场景,大数据算法可通过舆情数据提炼出网友对演员的评价标签,计算演员和候选角色的标签相关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扮演者就是由大数据参与推荐的。除了选角,大数据还能指导剪辑。观众对视频的观看反应,比如何时拖动视频进度条快进等,都会纳入监测范围,从而让制作者对观众喜好判断有据可依。而在重大体育赛事中,机器甚至可以智能生成精彩短视频(如进球瞬间),直接成为内容生产的一环。此外,在“千人千面”的分发机制下,不同用户在视频平台看到的首页是不同的。就算是看到同一内容,其封面图和推荐文案也可能是量身定制的。

    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到底有多大?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将大数据描述为文艺创作的“爆款炼金术”。伴随网络视听的迅猛发展,竞争越发凸显,为了从中突围,制作方对于“爆款”的追求较以往更甚。用数据说话,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节目反馈的“不确定性”,提升“爆款”命中率。另一种观点则将大数据置于艺术家“创意”“灵感”的对立面,认为技术探索在文艺创作者的智慧面前显得虚妄。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属性,用大数据描绘它的难度远高于一般商品,但否认科,技与艺术在当下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样不可取。事实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无一不在深刻影响文艺发展.

    因此,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善于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捧。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甚至可以将人力解放出来,使创作者得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不可替代的精神创造中去。

    (选自《善用大数据   赋能好作品》)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6839u636eu6750u6599u4e00u548cu6750u6599u4e8c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8bf4u6cd5u4e2duff0cu4e0du53efu4ee5u4f5cu4e3au8bbau636eu6765u652fu6491u6750u6599u4e09u89c2u70b9u7684u4e00u9879u662f(   )
    u6750u6599u4e09u5728u8bbau8bc1u4e0au6709u54eau4e9bu7279u70b9uff1fu8bf7u7b80u8981u8bf4u660eu3002
    u6211u4eecu5e94u5f53u600eu6837u5904u7406u597du6570u5b66u4e0eu6587u5b66u4e4bu95f4u7684u5173u7cfb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8c08u8c08u4f60u7684u770bu6cd5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随堂检测
  • 9. 请分析马克思在演讲词中列举的大量事实,并结合文本分析其意图。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随堂检测
  • 10. 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严肃地回答:“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这话说得多好啊!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

    示例:

    人生是一块土地,

    心灵是种子。

    既可繁花似锦,

    也可荒草满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