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①              。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经典,提倡青少年学习经典、熟悉经典。

    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俄国19世纪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本小说《怎么办?》,在当时影响很大,因为小说中写了几位那个时代的新的人物,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名叫拉赫美托夫。这位拉赫美托夫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读经典著作,②               , 所以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收获比别人大,他的进步比别人快。

    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位提上去。③               , 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这也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

    u5728u4e0au6587u6a2au7ebfu5904u8865u5199u6070u5f53u7684u8bedu53e5uff0cu4f7fu6574u6bb5u6587u5b57u8bedu610fu5b8cu6574u8fdeu8d2fuff0cu5185u5bb9u8d34u5207uff0cu903bu8f91u4e25u5bc6u3002u6bcfu5904u4e0du8d85u8fc713u4e2au5b57u3002
    u8bf7u4ee5u201cu7ecfu5178u201du4e3au4e3bu8beduff0cu5206u522bu7528u4e00u4e2au53e5u5b50u6982u62ecu4e0au6587u5404u6bb5u7684u4e3bu8981u610fu601du3002u8981u6c42uff1au6bcfu53e5u4e0du8d85u8fc710u4e2au5b57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基础过关练习
  •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期中考试班级成绩下滑,班主任老师的脸一直彤云密布 , 让人望而生畏。

    ②司法与执法迫切需要专业性、严谨性以及独立性,法治必须成为一种禁得住考验的信仰,能够警示并约束所有人,这样,歪门邪道才会委曲求全

    ③在贸易合规和金融合规汇报会上,任正非予以一定的纠偏提示:绝不允许为了风控,为了个人业绩,把业务逼上梁山

    ④一度在网上传得纷纷扬扬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方案。

    ⑤他其实只会唱几首山歌,说些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本领。

    ⑥这次晚会的舞台设计,的确可圈可点 , 将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经历。

    ②在《水浒传》中,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

    ③随着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④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⑤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

    ⑥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

    A: ②⑥①③⑤④
    B: ①④②⑤③⑥
    C: ②⑤⑥①③④
    D: ②⑥③①⑤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4. 林冲是“水浒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请你拟写一首短诗,表达对这一人物的认识。要求:①语言表达简明;②符合人物特点;③大致押韵。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走卒     妨碍     搭膊    浆洗缝补     前街后巷
    B: 盘缠     小厮     溯风     素不相识     情理难容
    C: 刺配     闲暇     佑护     交头接耳     贪脏枉法
    D: 沽酒     交割     勤谨     碎琼乱玉     通霄达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到林冲路遇李小二,金圣叹批点:“如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请从原文中找出一句或一个起类似作用的细节作一点评。
    u7ec6u8282uff1a
    u70b9u8bc4uff1a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①,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②,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寓有“神韵”,当之无愧。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如作者写鲁智深一拳打死“镇关西”。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筒矣,③,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车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B: (林冲)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C: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
    D: (林冲)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________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________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________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5904u7684u8bcdu8beduff0c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9009u9879u4e2d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本解读就是分析,而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待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对此,东晋玄学家张湛在《山海经》中这样注释,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他们“惧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寓含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摘自张斗和《互文性文本解读和互文本类型》《语文教学通讯》2018.11)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一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局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为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说,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殊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摘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材料三:

    大致说,由于中国人向来耻于“东施效颦”,又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再加传统处于正统地位的诗文篇幅相对短小,难以容下过多的仿拟之迹。于是人们非常忌讳陈陈相因,陈词滥调,尤其对那些露形露迹的创作特别反感。正如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所言:“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对黄庭坚鼓吹的“互文性”写作并不买账:“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将那些“沿袭”“点化”行为贬斥为狡猾的剽窃。尤其是在明清小说理论中,能够与“互文性”理论形成对接或对话的“模仿”写作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说:“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回,嗣是效颦日重,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同样带着不屑口气看待后来的“互文性”效仿之作。如此这般,每当涉及文本之间“互文性”关系,其批评态度大多是贬损。

    (摘自李桂奎《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ff0c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6982u62ecu4e0e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8bd7u53e5u6700u7b26u5408u6750u6599u4e8cu89c2u70b9u7684u4e00u9879u662f(   )
    u6839u636eu4e0au8ff0u4e09u5219u6750u6599uff0cu8c08u8c08u4f60u5bf9u201cu4e92u6587u6027u201du5185u6db5u7684u7406u89e3u3002
    u6750u6599u4e8cu5728u8bbau8bc1u4e0au6709u54eau4e9bu7279u70b9uff1fu8bf7u7b80u8981u8bf4u660e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