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文,回答(1)--(3)问题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纳兰性德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康熙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勇武、强悍的骑手加射手,所以,他身边的侍卫也应该是一流的角色。这样看来,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他身上有众多的矛盾之处: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这个行当;身为宰相公子、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浊世公子”,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威风,而是他的词。后人从中精挑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以《纳兰词》命名。

    说纳兰性德是个文人,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由于长年待在皇帝身边,纳兰性德应该算是真正的“御用文人”,但是,后人却并未将他归入“犬儒派”或御用文人的行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厌恶金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虽然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响。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在跟随皇帝南巡后回到北京,不料想突染重疾,至此一病不起。1685年5月,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溘然长逝。在他身后留下的仅有三百四十二首《纳兰词》。  

    纳兰性德依然是那个性灵高洁的词人,他并没有受到污浊时世的浸染,生前没有,身后也没有。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唇齿留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当围绕在他身旁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了诗人本身——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 

    u4f5cu8005u8bf4uff0cu201cu6b66u529fu5b9au662fu5341u5206u4e86u5f97u201du7684u5fa1u524du4f8du536bu2014u2014u201cu7eb3u5170u9aa8u5b50u91ccu662fu4e2au6587u4ebau201du7684u6839u636eu662fu4ec0u4e48uff1f

    u7eb3u5170u6027u5fb7u80fdu5f97u5230u5eb7u7199u6069u5ba0u7684u539fu56e0u662fu4ec0u4e48uff1f

    u5982u679cu7ed9u8fd9u7bc7u4f20u8bb0u52a0u4e00u4e2au9898u76eeuff0cu4f60u8ba4u4e3au5e94u8be5u662fu4ec0u4e48uff1fu8bf7u7ed3u5408u6587u672cu8bf4u660eu7406u7531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2.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ié    称  扭    别
    B: bǐng  幕  障  除 
    C: bó   父  大   公 
    D: pò   落   力  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修文德以

    A: 使人听此朱颜
    B: 问君西游何时还
    C: 艰难苦恨双鬓
    D: 商人利轻别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4.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 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司马光
    B: 李  煜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 柳  永      苏  轼       苏  轼        司马光
    D: 李清照      白居易       辛弃疾        司马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5. 下面对联是赞颂伟大诗人李白人品风度的一项是(     )

    A: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B: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C: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D: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意。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6. 选出下面语句中与课文相同的一项(     )

    A: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B: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D: 今年欢笑复明年,春风秋月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7. 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8. 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哪五个方面来介绍“H7N9型禽流感”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的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少痰、肌肉酸痛等症状;后期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死亡率较高。至2013年5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均未发现流感样症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9.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 10. 下列有关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 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须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曲谱名称)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
    C: 每一词牌都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用韵有明确的规定。
    D: 《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剪梅》《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一剪梅》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