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 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 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3课《虞美人》同步练习
  • 2. 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 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感叹,只是朱颜改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源源不断的愁绪像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
    D: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国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3课《虞美人》同步练习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B: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C: 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等剧本及小说《北京人》。
    D: 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3课《虞美人》同步练习
  • 4.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吝(qiān) 萏(hán)  巾(guān)   喘息定(fǔ)     (jiān)或
    B: 发(bèng) 哑(yīn)  离(shǔ)    然回首(mò)   (shū)然
    C: 鱼(fú)   趑(jū)   脖(jǐng)    舞歌台(xiè)   炮(lào)
    D: 角(shù)  麦(jì)   泳(qiǎn)    美人(yú)      (yán)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3课《虞美人》同步练习
  • 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插画师李晓林在“24节气美食图”里,以温雅清新的笔触画下了24节气的食俗。画中各色美食的香味力透纸背 , 与美景文字交相辉映,恰到好处,古意盎然。
    B: 雾霾对国人身体以及心理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会呼吸的痛”,针对此种状况,相关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争空气质量逐步有所好转。
    C: 为了节省房租且能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有些低收入者往往选择被称为“鞋盒”的公寓。由于房间狭小,他们只能叠床架屋 , 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D: 李玉刚的最新神曲《李》把历史典故和诗词歌赋融为一炉,从“老子”李耳到“诗仙”李白、“词帝”李煜、“药圣”李时珍,从《道德经》到《将进酒》、《虞美人》、《漱玉词》,汇聚了中华李氏历史文化精华,全球1.5亿李氏宗亲与有荣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3课《虞美人》同步练习
  • 6. 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埋下伏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 7. 文言文阅读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 8. 对《庖丁解牛》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

    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跨”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

    B: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C: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进。

    D: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盘盘 , 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
    B: 骊山北构西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C: 独之心,日益骄固一夫当关,万莫开
    D: 多九土之城郭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课时训练
  • 10.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③⑤⑥⑧
    D: ②③⑥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