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八)
  • 2. 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高一年级学生阅读并鉴赏了《雷雨》《窦娥冤》《红楼梦》每多部悲剧作品。春晖中学文学社拟召集爱好文学的同学,举办一场主题为“悲剧的精神及审美价值”的研讨会。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负责人,请你组织成员积极策划此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

    以下是文学社成员初步搜集的部分会议资料,请你帮助他们修改完善。

    我国经典戏剧、小说中的悲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种悲剧性的戏剧和小说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比拟的。作为悲剧艺术,它给人们的启发与教益、思索与         ,也是其他艺术         的。

    现以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为例,来探究悲剧带给人的艺术启迪。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所谓的“纯粹”的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的死亡或是其追求的理想的破灭。它符合西方的悲剧理论精神,它所表达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如白朴剧作《梧桐雨》的结局是李隆基失去权位,杨贵妃死亡,李杨二人即使在梦中亦不能相见;又如(  ①  )。这些都属于“纯粹”的悲剧结局。二是所谓的“双重式”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死亡或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破灭之后,再加上一个欢乐、光明的结尾。如洪昇的剧作《长生殿》,杨贵妃死后,其魂灵追随圣驾,最终李杨二人“月宫相会”,又如(  ②  )。这都是以“喜”的结局来适度冲淡和       由死亡或不幸遭遇造成的过度伤感,悲剧气氛在“喜”中得到中和。

    中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是        的,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往往是一种整体的悲剧意识。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来表现正义得不到伸张和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的社会现实。

    它留给读者的是强烈的悲愤、沉重的哀痛和无尽的思索。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3.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中有对贾妃元春两次落泪的描写。对元春落泪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久别亲人后,再次重逢的喜悦之泪。
    B: 这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的酸楚之泪。
    C: 这是对皇上加封自己为贤德妃的感恩之泪。
    D: 这是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的伤感之泪。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4. 语言为运用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九)
  • 5. 根据下面的描写,写出《红楼梦》中对应的人物。

    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6. 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u53efu53f9u505cu673au5fb7uff0cu582au601cu548fu7d6eu624du3002u7389u5e26u6797u4e2du6302uff0cu91d1u7c2au96eau91ccu57cbu3002
    u5bccu8d35u53c8u4f55u4e3auff1fu8941u8913u4e4bu95f4u7236u6bcdu8fddu3002u5c55u773cu540au659cu6656uff0cu6e58u6c5fu6c34u901du695au4e91u98deu3002
    u52bfu8d25u4f11u4e91u8d35uff0cu5bb6u4ea1u83abu8bbau4eb2u3002u5076u56e0u6d4eu5218u6c0fuff0cu5de7u5f97u9047u6069u4ebau3002
    u6b32u6d01u4f55u66feu6d01uff1fu4e91u7a7au672au5fc5u7a7auff01u53efu601cu91d1u7389u8d28uff0cu7ec8u9677u6dd6u6ce5u4e2du3002
    u6839u5e76u8377u82b1u4e00u830eu9999uff0cu5e73u751fu906du9645u5b9eu582au4f24u3002u81eau4eceu4e24u5730u751fu5b64u6728uff0cu81f4u4f7fu9999u9b42u8fd4u6545u4e61u3002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罗田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 7. 下列结社雅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贾探春
    B: 潇湘妃子——薛宝钗,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林黛玉,蕉下客——贾探春
    C: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贾探春,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李纨
    D: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贾探春,蕉下客——薛宝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 8.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这部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论文集中,对“经典”做出了多个定义:

    ①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于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②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决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③经典之书,对其读者所述,永无止尽。

    你在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时,对这两部经典作品是否也有卡尔维诺阅读经典时的某种感受?请结合任意一部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在阅读经典时的丰富感受。(不少于200字)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第100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摸底测试试卷
  • 9. 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吝笔墨塑造的一位乡下老太太形象。第四十回写行酒令时,别人的行酒令颇有文釆,而刘姥姥的行酒令是“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惹得众人捧腹。有人认为刘姥姥不识字没文化很正常;有人认为她虽然不识字,但她也不愚。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 10. 【第II卷】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网上发起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活动:从自己的书架上抽出第27本书,翻到第23页,然后数到第4行,将这一行的文字摘录下来,并作解释。耀华中学的小轩和小涵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抽到的书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想制作一页帖子发到网上,请你帮助小轩或小涵填充下面的内 容。

    小轩:我抽到的是《乡土中国》,第23页第4行写的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全书的中心观点,费孝通先生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其二,;其三,。(每处横线不超过10个字)

    小涵:我抽到的是《红楼梦》,第23页第4行写的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全书中能体现该句意思的情节有很多,比如:。(第二处横线3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