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书事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

        ③我从教20多年了,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

        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

    2013-9-15

    u4ee5u4e0bu5bf9u6587u7ae0u7684u5206u6790u89e3u8bf4u4e0du6b63u786eu7684u4e24u9879u662fuff08    uff09

    u89e3u91cau6587u4e2du4e24u4e2au5212u7ebfu53e5u5b50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548cu542bu4e49u3002

    u2460u6ca1u6709u5f15u706bu6750u7684u5e74u4ee3u6ca1u6709u4ebau613fu610fu70e7u6389u4e00u672cu73cdu7231u7684u4e66u7c4duff0cu800cu73b0u5728u4ebau4eecu867du7136u4e0du73cdu60dcu4e66u7c4duff0cu4f46u4e5fu4e0du9700u8981u7528u4e66u7c4du505au5f15u706bu6750u4e86u3002

    u2461u76f8u5bf9u4e8eu91d1u94b1u6765u8bf4u4e66u7c4du7684u4f20u64adu5177u6709u7cbeu795eu6e29u5ea6uff0cu4e0du4f3cu91d1u94b1u4ec5u6ee1u8db3u7269u8d28u751au81f3u4e8eu589eu957fu51b7u8840u7684u6b32u671bu3002

    u4eceu8fd9u7bc7u5145u6ee1u6e29u5ea6u7684u6563u6587u4e2duff0cu53efu4ee5u770bu51fau4f5cu8005u662fu4e00u4e2au4ec0u4e48u6837u7684u4ebauff1fu8bd5u7b80u8981u6982u62ecu548cu5206u6790u3002

    u6587u7ae0u6700u672bu4e00u53e5u201cu662fu8c01u9020u6210u4e86u4e2du5b66u751fu548cu5168u6c11u9605u8bfbu7684u73b0u72b6uff1fu8c01u80fdu62efu6551u9605u8bfbuff1f!u201duff0cu4f60u4ee5u4e3au662fu4ec0u4e48u539fu56e0u9020u6210u4e86u5168u6c11u9605u8bfbu4e0du826fu73b0u72b6uff0cu600eu6837u624du80fdu62efu6551u9605u8bfbuff1f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 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          , 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 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而《老炮儿》的走红,无疑为构建什么样的诚信社会,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榜样,而且将人人具有的向善天性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故而可以说,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的确难以估量。

        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喜欢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艺作品,喜欢的是文艺作品对现实的真切关怀和真实再现,希望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因此,作为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为人民而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u4e0bu5217u5173u4e8eu539fu6587u5185u5bb9u7684u8868u8ff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六校教学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982年,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发表,同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后,路遥成为“在广场上生活”的公众人物,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人生》走红后,社会上还有一种论断,认为它是路遥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路遥也非常清楚,《人生》是自己创作难以逾越的横杆。《人生》走红时,路遥才三十出头,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文学创造期,他怎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余生?路遥是位心性要强且格外理性的作家,他在无数焦虑失眠的夜晚警告自己,必须摆脱热闹的“广场式生活”,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一定要跨越《人生》这个横杆。

        事实上,路遥不是没有担心。他最长的作品就是十三万字的《人生》,这充其量是部篇幅较大的中篇小说,他缺乏长篇小说创作经验。而长篇小说尤其是多卷小说的创作,既需要文学才情,更需要不懈的坚持;既需要合适的创作技巧,也需要合适的题材。长篇小说应该是一位作家胆识才力与意志力的综合体现。对此,路遥十分清楚。他不愿躺在成绩簿上生活,他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他决定到毛乌素大沙漠去走一遭,在那里进行自己新创作的“誓师”。毛乌素大沙漠在陕北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连接,天然地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路遥自从年轻时到过毛乌素沙漠后,他就迷恋上这里的一切,对毛乌素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路遥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真实地记录了他对毛乌素沙漠的理解:

        无边的苍茫,无边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个星球。嘈杂和纷乱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闻天籁之声。此间,你会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来观照生命,观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孤寂而无声的世界里,你期望生活的场景会无比开阔,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也更会深刻。你感到人是这样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议的巨大。你可能在这里迷路,但你也会廓清许多人生的迷津。在这开阔的天地间,思维常常像洪水一样泛滥。而最终又可能在这泛滥的思潮中流变出某种生活或事业的蓝图,甚至能够明了这些蓝图实施中的难易点以及它们的总体进程。这时候,你该自动走出沙漠的圣殿而回到纷扰的人间。你将会变为另外一个人,无所顾忌地开拓生活的新疆界……

        是的,作为对象化的客体在作家的审美中已经投注了作家的主体情感,赋予了作家的情感与思考,而不再单纯是一个无生命的存在物。路遥眼中的毛乌素沙漠,是其观照自己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是其顿悟人生的一个道场,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正是有这样的深刻认识,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路遥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沙漠,在那里补充生命的能量。

        这不,路遥在人生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再次背上行囊从省城出发,北上陕北榆林,直扑毛乌素沙漠。路遥明白,这次到毛乌素沙漠不仅仅是朝拜,更是要在那里郑重宣誓,告别过去,开启未来。“那么,就让人们忘掉你吧,让人们说你已经才思枯竭。你要像消失在沙漠里一样从文学界消失,重返人民大众的生活,成为他们中间最普通的一员。要忘掉你写过《人生》,忘掉你得过奖,忘掉荣誉,忘掉鲜花和红地毯。从今往后你仍然一无所有,就像七岁时赤手空拳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去寻找生存的道理……”

        路遥来到毛乌素沙漠后,在这个空阔的大沙漠里想到了很多很多,他想到准备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可能将耗费数年,但他必须甘于寂寞,甘于在文坛上“消失”;他甚至还想到可能要承受青春乃至整个生命的失败……种种心绪浮出脑际,种种问题又被他一一排除。在这次孤独的沙漠宣誓仪式中,路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用尽全部心血创作一部属于自己最高水平的长篇小说。他认为,“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他这个人就是神圣文学的信徒,他要从一无所有的毛乌素沙漠郑重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的地迈进。

        这次沙漠誓师,是1983年的事。之后,路遥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作长篇小说的准备工作中去了。五年之后,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了。这部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平凡的世界》,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荣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终于向文坛证明,他是可以超越《人生》这座高峰的!

    (节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百度百科)②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u4e0bu5217u5bf9u6587u7ae0u6709u5173u5185u5bb9u7684u5206u6790u548cu6982u62ec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24u9879u662fuff08   uff09

    u5c0fu8bf4u300au4ebau751fu300bu83b7u5956u540euff0cu8defu9065u56e0u4e3au4ec0u4e48u800cu7126u8651uff1fu8bf7u7b80u8981u6982u62ecu3002

    u8defu9065u662fu201cu683cu5916u7406u6027u201du7684u4f5cu5bb6uff0c u6750u6599u4e2du6709u54eau4e9bu4f53u73b0uff1f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4f5cu4e3au4e00u7bc7u6587u5b66u5bb6u7684u4f20u8bb0uff0cu672cu6587u5728u5199u4f5cu4e0au6709u4ec0u4e48u7a81u51fau7279u8272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8bf4u8bf4u4f60u7684u770bu6cd5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 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6. 名著考查。

    ①《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孙少安的家人有。(写出三个具体的人名即可)

    ②《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让人回味的句子,请阅读下面句子,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西藏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六零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        , 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 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语文试卷
  • 8. 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你为保有自己的“世界”作出过怎样的努力和奋斗呢?请以“平凡世界中的一场‘战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细节真实、感情真挚,表达出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前不久,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个重大科学发现一经公布,有关引力波的科普文章火速抢占微信朋友圈。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评说这一深奥、抽象的科学大发现。有人用《泰坦尼克号》男女主人公跳舞的视频说明引力波无处不在,有人说“发现引力波的难度就像在操场用显微镜找一个细菌细胞”,还有人说“哪怕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将化为灰烬,我们依然能知道宇宙初生的那个黎明,和宇宙最初灭亡的那个夜晚。我们将凭知识超越时空”……

    要求:根据以上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北京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做客》同步练习
  • 10.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但不包括上面的四部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做客》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