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人评论:“技是道的外化的表现,道是技的内在的精神。”结合《庖丁解牛》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3《庖丁解牛》随堂检测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无以,则
    B: 他人有心,予忖度
    C: 是以君子庖厨也
    D: 秦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2《齐桓晋文之事》随堂检测
  •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B: 王 ,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 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亦反其本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2《齐桓晋文之事》随堂检测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 否,吾何快于是 ,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 俯足以畜妻子
    D: 则牛羊何择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2《齐桓晋文之事》随堂检测
  • 5.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 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 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 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2《齐桓晋文之事》随堂检测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2《齐桓晋文之事》随堂检测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 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D: 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检测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 , 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 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水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检测
  • 9. 分别概括出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检测
  • 10.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 宗庙之事,如会同
    D: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2021-2022学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