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苏洵

    昭文相公执事:

    洵本布衣书生,才无所长,相公不察而收之,使与百执事之末。平居思所以仰报盛德,而不获其所。今者先帝新弃万国,天子始亲政事,海内倾耳侧目之秋;而相国实为社稷柱石,有百世不磨之功,伏帷相公将何处之?

    古者天子即位,天下之政,必有所不及安席而先行之者。盖汉昭即位,休息百役,故其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泽下布于海内。窃惟当今之事,天下之所谓最急,而天子之所宜先行者,辄敢以告于左右:窃见先帝以俭德临天下,在位四十余年,而官室游观,无所增加;帏薄器皿,弊陋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臣下,而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摄取厚葬之名而之。故洵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

    窃闻顷者癸赦书既出,郡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民之有钱者,皆莫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锯,驱之以答箠,为国结怨。小民无知,不知国同忧,方且狼顾而不宁;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不下,计今不过秋冬之间,海内必将骚然。且使今府库之中,财用有余,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于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况复空虚无有,一金以上,非取于民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

    然议者必将以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之葬,于人情有所不烦,沟亦以为不然。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则是过也。不威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矣: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也,外是者则略之。

    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于泰山。故曰莫若薄葬之议,上以遂先帝恭俭之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元不臣之议,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之安。

    如曰诏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矣!盖唐太宗之葬高祖也欲为九丈之坟百事务从丰厚及群臣建议以为不可于是改从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夫君子以为政,与其坐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不胜区区之心,敢辄以告,惟恕其狂易之诛。幸甚!幸甚!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基础测试试卷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 , 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文帝乃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具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曰:“廷尉当是也。”后文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第一次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 , 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 , 明日奏曰:“吾也蓝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迁织染署直长,承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宗,故日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承晖传》)

    【注释】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 , 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 , 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缪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释】①大行:官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海安市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一)试卷
  • 5. 下列各句划线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齐威王欲孙膑。
    B: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C: 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D: 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6. 文言文阅读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举茂材。父死不奔丧,下狱论。后复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城。

    时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常与延寿谋“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延寿病,汤独矫制即日引军分行,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闻池西,杀郅支单于。于是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 , 今有强汉。臣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宜县头槁街 , 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既至,论功。刘向曰:“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取。”元帝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关内侯 , 为射声校尉。

    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芥之过,赐死杜邮今若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成帝出汤,夺爵为士伍。

    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上召见宣室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壹决于汤。

    (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有删节)

    【注释】①槁街:汉代长安街名。少数民族聚居之处。②杜邮:地名,在咸阳以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 , 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 , 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 , 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鮪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鮪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锁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 , 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释】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检测(一)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 , 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而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公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柞水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入学考试试卷
  • 9. 文言文阅读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 , 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 , 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期初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侘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瑞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