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 “京师者,四海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檢”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使上泽不下流。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疏奏不报。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有删改。)

    注:檢,奸邪。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京师者,四海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檢薄浮侈是尚。 

    ②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使上泽不下流。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省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开学考)试卷
  • 2. 阅读下而语段,完成各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  欧阳修等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属契丹使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余)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有删改。)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仲淹以言事去国,欧阳修等移书贵司谏高若讷,皆坐谴。

    ②鬻书者市之,属契丹使至,买以少,张于幽州馆。

    ③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省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开学考)试卷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省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开学考)试卷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六世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①于负夏。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试舜以五典②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③,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倕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毂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就时,指做买卖。②五典,五种教化,指五种行为规则。③丹硃,尧之子,《五帝本纪》:“尧知子丹硃不肖,不足授天下。”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新高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省级摸底联考试卷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刘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回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上问赵憙以久长之计,憙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燕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日;“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木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明代文学家,号空同子。②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两汉的代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验收试卷
  •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泗县第一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9. 文言文阅读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 , 拜左相。平京师 , 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成外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