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溴
    C: 除去Cl2的杂质HCl
    D: 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下列实验操作及其先后顺序均正确的是(  )

    A: 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先用双手捂紧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后检验氢气纯度,再加热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里倒入浓硫酸,再小心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 4. 下列化学实验中的第一步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B: 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C: 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D: 湿润﹣﹣用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和pH 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多个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液体A为稀盐酸,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现象是 

    (2)若液体A为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现象是 

    (3)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浸没在液体A中的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 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 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总质量为15.55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集气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集气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序号).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

    (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

    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 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三个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左侧长导管的作用是 ;装置A和C中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2)在按装置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 ,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 

    (3)装置B、C较好地解决了A中加装药品和使装置及时密封的矛盾,方便了操作.A装置中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造成的后果是  

    (4)B中采用了洗气瓶吸收装置,其作用是 .反应后洗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5)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中之一与A、C中的错误相同,而另一个缺点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硝酸在工业及科研上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实验室常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干燥且较纯的一氧化氮,现设计如下实验.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在A中加入0.5g碳酸钙粉末,再加入20.0mL 5.0mol•L1的稀硝酸,片刻后塞上胶塞,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①从图2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接入图1虚线框中,则a接   、   接b (填连接的字母).

    ②当观察到  .现象时,表明NO已收集满,立即将铜丝抽离液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为了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是N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关闭K1 , 打开K2 , 向试管中加石灰石,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加入一定的稀硝酸,则加入石灰石的作用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将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微热大试管.该步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3)充分反应后,打开开关K1 , 通过气囊鼓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烧瓶中 ,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是NO.

    (4)NaOH溶液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