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哪位科学家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    )
    A: 道尔顿
    B: 卢瑟福
    C: 汤姆生
    D: 玻尔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2. 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有机物的元素定量分析最早是由牛顿提出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
    B: ①和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升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   )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卢瑟福原子模型   ④电子云模型.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师河区十三里桥乡联合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
  • 4.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北京卷)
  • 5.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写下表:

    发展阶段

    主要化学家

    主要贡献

    (1)

    道尔顿(Dalton)

     

    (2)

     

    葡萄干面包模型

    (3)

    卢瑟福(Rutherford)

     

    (4)

    波尔(Bohr)

    现代原子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证明原子的可分性和具有更复杂结构的重要科学发现与现象是  和   

    (3)1911年,新西兰出身的美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а射线轰击极薄的金箔片,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是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a﹣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实验事实可以对金原子结构作出一些结论.  

    (4)现在,科学家正在探索“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相同的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а粒子质量数为4、带2个正电荷的氦核,据此回答:若存在反а粒子则其组成可以表示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为探究验证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设计如下实验,(②③为人呼出气)


    ②中现象: 

    ③中燃着小木条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④实验目的是什么?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 , CO2和H2O的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填空:在下列横线上填出正确的科学家名字或仪器名称.

    (1)科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化的方法,运用推理、假设和论证等科学方法,逐步揭示了原子结构的奥秘.1904年, 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2)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例如,要确定某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可以用 ;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可以用 ;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某种金属元素可以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化学史上很多重要物质的发现背后都有科学家们的兴趣、坚持、创新与传承.例如氨的发现史,阅读下文并填空.

    1727年,英国牧师、化学家哈尔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出;

    哈尔斯制氨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水吸入曲颈瓶的原理与 实验相同.氨的电子式为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重作这个实验,采用汞代替水来密闭曲颈瓶,即排汞取气法,制得了碱空气(氨).他还研究了氨 的性质,他发现

    氨可以在纯氧中燃烧,已知该反应为一个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预期该反应在生产上  (填有或无)实际用途.

    在氨气中通以电火花时,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增加很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据此证实了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其后戴维等化学家继续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氨的组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经历了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 模型、 模型和现代原子论等几个阶段.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原子结构的模型经历了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包括a.卢瑟福的行星模型、b.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c.汤姆逊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等.以上三种模型发表的先后顺序是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