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合理应用化学知识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某品牌牙膏的成分有甘油、山梨酸钾、氟化钠等.

    ①在上述牙膏成分中,属于防腐剂的是

    ②甘油的结构简式为;油脂水解时生成甘油和

    ③氟化钠(NaF)可与牙齿中的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酸钙[Ca5(PO43F],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月考考试试卷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 氯气和明矾均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
    D: 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

    ①Cl2-制消毒剂         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      ③AgI-人工降雨    ④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       ⑥NaClO-漂白纺织物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全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定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硅酸(H2SiO3)的酸性比碳酸强
    B: 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
    C: 石灰抹墙、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
    D: 玻璃窑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 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不需放在阴凉通风处
    D: 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联考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林晨曦中见到的缕缕阳光,是丁达尔效应效应造成的
    B: 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C: 神舟11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是二氧化硅
    D: 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揭东一中2016-2017学年联考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2O2吸收CO2产生O2 , 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
  • 8. P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其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0.6g对二甲苯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
    B: 每个对二甲苯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
    C: 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 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9.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时给固体氧化汞加强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   
    D: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10. 对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后出现的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溶于水,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显著放热
    C: 苯:不与水反应,也难溶于水,液体分层,苯在下层
    D: 乙醇:溶于水不分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十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