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N2+3H2O+3Cu,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A中实验室制备氨气化学方程式是
    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中氨的作用剂.(填氧化或还原)
    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氨的实验室制法
  • 2.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或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NaCl溶液是实验室常见的强电解质
    B: 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为物理变化
    C: Na2O•SiO2是一种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
    D: 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说明溴被植物油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 3.

    (14分)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 . 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B→C的反应条件为,C→Al的制备方法称为

    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 . 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0.1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42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写化学式).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天津卷)(正式版)
  • 4. (14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 , 缓缓通入N2e.称量A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 , 缓缓通入N2 , 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a.品红b.NaOHc.BaCl2d.Ba(NO32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Ⅲ卷)
  • 5.

    (12分)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 , 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过滤Ⅰ”所得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电解Ⅰ”是电解熔融 Al2O3 , 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

    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 (正式版)
  • 6.

    (15分)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 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   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③常温时 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 Ag(NH32+

    4Ag(NH32++N2H4•H2O═4Ag↓+N2↑+4NH4++4NH3↑+H2O

    “氧化”阶段需在 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

    NaClO 溶液与 Ag 反应的产物为 AgCl、NaOH 和 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

    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

    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

    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L1水合肼溶液,1mol•L1H2SO4 ).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 (正式版)
  • 7.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Ⅰ卷)
  • 8.

    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
    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Ⅰ卷)
  • 9.

    (15分)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a的作用是

    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f的名称是

    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 , 关闭K2、K3 , 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 , 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1 , 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 , 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取某甘氨酸(C2H3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样品的纯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Ⅰ卷)
  • 10. 粉煤灰(主要含有SiO2、Fe2O3、Al2O3等)是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Ⅰ.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粉煤灰中铝和铁元素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

    以硫酸溶液分解粉煤灰,使其中的铝、铁元素溶出,过滤实现初步分离.

    ①写出硫酸溶液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初步分离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

    向(1)分离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还原剂使Fe3+转化为Fe2+ , 结合表分析其原因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沉淀区间(pH)

    7.06~8.95

    1.94~3.20

    3.69~4.8

    使用碱性较弱的氨水为pH调节剂,进行分离实验.

    ①氨水使滤液中铝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反应终点的pH对铝和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1.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好的分离效果,反应过程中控制pH的范围是,选择该范围的理由是

    Ⅱ.NH4HSO4和H2SO4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配制成浸取液,220℃时,可将高铝粉煤灰中Al2O3转化为硫酸铝铵[NH4Al(SO42],然后分离、煅烧获得纯Al2O3

    已知硫酸铝铵:①溶解度:0℃时,S=5.2g;100℃时,S=421.9g.

    ②280℃时分解.

    1)依据资料可知,将硫酸铝铵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是

    2)煅烧NH4Al(SO42同时得到混合气体(NH3、N2、SO2、SO3、H2O).若16mol混合气体按图2装置被完全吸收制得浸取液,请将图2中试剂及其物质的量补充完整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