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公民法的制定
    B: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 万民法的推行
    D: 《十二铜表法》颁布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 2.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

    A: 量刑程序不统一
    B: 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 习惯法影响深远
    D: 崇尚秩序和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 3. 罗马法中有这样一个程式:“如果A欠B钱,则判C向B给付”。其中A为奴隶或家属,B为第三人,C为家长。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转嫁责任,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则
    B: 维护奴隶权益,其债务由奴隶主承担
    C: 保障债权人利益,由家长承担附加责任
    D: 简便易行,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5. 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或骨灰埋在别人的土地上,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或骨灰掘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

    A: 大祭司和皇帝共同治理国家
    B: 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保护
    C: 宗教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
  • 6.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D: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
  • 7.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发展史反映了(    )

    A: 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压缩
    B: 法律适应的主体范围的扩大
    C: 法律的正义性得到增强
    D: 法律的时效性日益明显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六校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8. 罗马法规定,女子出嫁时家长要给予嫁资,嫁资孳息,一般说来由丈夫享有。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但丈夫在返还时,也允许其留下一部分财产用以维持生活,同时,父亲征得女儿同意后也可行使嫁资返还请求权。材料反映罗马法(    )

    A: 追求公平与正义
    B: 侧重保护男性权利
    C: 体现了男女平等
    D: 注重调节债务纠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 9. 《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

    A: 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B: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 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 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其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品《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三: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修改历程(节选)

    材料一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二中中华法系主要特点的“独特性”原因。

    写出材料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完成图中A,B两处的填写,并分析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个要点提出的直接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天津市八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