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全球通史》中写道:“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驱使他们去“发现世界”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欧洲出现寻金热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西、葡王室支持
    D: 航海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7月月考(期末)试卷
  • 2. 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    )
    A: 西班牙、葡萄牙
    B: 英国、法国
    C: 意大利、德意志
    D: 英国、荷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完成“这次航行”的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14世纪中叶,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用放血疗法研究疾病、提出隔离疑似病例的主张等。这场灾难(   )
    A: 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B: 标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C: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 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航路开辟后大事年表

    时间

    史实

    1493年

    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洲

    1507年

    英国国王委托意大利学者维吉尔撰写《英格兰史》,这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史学著作

    16世纪初

    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1522年

    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16世纪20年代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1541年

    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

    1566年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从以上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得到较快兴起,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活跃的商人要求提供更大范围的保护,国王和贵族面对巨额的商业收益,也意识到更大规模的组织可获得更多的收入。于是,专制王权确立和强化,地方割据被削弱,民族国家开始兴起。新兴的民族国家和商业资本旨在获取货币的本性,使其迅速结盟。这种联盟清楚地反映在西欧各国所实施的政策和信奉的学说上,这些政策和学说被称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各国政府致力于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占有更多世界市场份额。为此,加强对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欧洲民族国家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引起社会观念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受制于传统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约束,中国重商思想直到19世纪中叶才萌发和缓慢发展。随着民族工业的出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商纲”“商本位”“商富即国富”的主张,要求改变中国传统的士、农、工、商顺序。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认为,天下一般都是中人,而中人是要求个人利益的,“唯有利而后能知义,亦唯有义而后可以获利”,即逐利是人的本性,只有个人追求财富方能达到国富民裕。薛福成、郑观应强调商业的发展应与生产、流通相结合,调整农业、工业和矿业等产业部门对商业的决定作用。康有为认为中国应“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黄遵宪则希望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尤其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称日本政府“力以殖物业”“广开官工场”“招募群工,日事兴作”。晚清重商思想和西方重商主义都把通商视为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追求财富最大化。这反映了中西思想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着东西方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琇文《中国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方重商主义产生的异同。
    根据材料二,概况晚清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重商主义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时间

    形象

    13—15世纪

    大汗统治下繁荣富有的大帝国,财富、王权的象征。

    15—17世纪

    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18—18世纪中叶

    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18世纪中后期

    精神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卷
  • 10.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   )
    A: 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B: 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
    C: 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D: 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