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 导致了英荷之间战争的爆发
    B: 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 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D: 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2.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的“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
    A: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B: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欧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3.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西欧国家的这些殖民扩张活动客观上(   )
    A: 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开始打破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D: 促使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二。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政府建立进行垄断经营
    B: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D: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A: 经济水平决定物价
    B: 商业革命影响深刻
    C: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社会分化正在加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例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6月第二次仿真考试试卷
  • 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肆侵占土地,开办种植园和大农场,主要经营蔗糖、咖啡、棉花和畜牧业。工业革命时期,则以自由贸易为口号,与殖民地相互免除或降低关税。欧洲殖民者推行这些措施,意在(    )
    A: 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 满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
    C: 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建立殖民地依附型经济形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沙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10. 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
    A: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 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