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人口跨区域的转移史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贸易”。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读上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3. 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    )

    16世纪中期

    欧洲

    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

    1770年

    法国

    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

    1795年

    英国

    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1650—1850年

    中国

    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

    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4. 《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但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城市景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行纪》(    )

       

    A: 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
    B: 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
    C: 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D: 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5.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 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B: 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
    C: 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D: 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第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 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 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第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材料三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考试试卷
  • 8.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最后到世界金融中心呈现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等几个发展阶段。下列关于各金融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北意大利金融”因新航路开辟而兴起
    B: “荷兰金融”衰落的重要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C: “英国金融”兴起的起点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D: “美国金融”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百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模拟联考试卷
  • 9. 图为某一历史时期东亚贸易网络图。图中显示的贸易格局形成于(    )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3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 10. 下列是欧洲某项贸易的大略资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目(   )

    年代

    1500~1600

    1601~1700

    1701~1810

    1810~1900

    单位

    275000

    1341000

    6000000

    600000

    A: 黑奴
    B: 棉花
    C: 香料
    D: 钢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