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其矛头主要是针对(  )
    A: 法国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2. 表3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

    时间

    以中印总销量为100

    中国红茶

    印度红茶

    1865-1869

    94.0

    6.0

    1870-1874

    87.4

    12.6

    1875-1879

    80.6

    19.4

    1880-1884

    68.0

    32.0

    表3

    A: 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
    B: 世界市场得到了进--步拓展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
    D: 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质量检测试卷
  • 3.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B: 使欧洲的物价大幅下降
    C: 使西欧国家完成社会转型
    D: 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卷
  • 4. 如图是1493—1494年间,罗马教皇针对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矛盾做出仲裁而划分的“教皇子午线”。由此可知,“教皇子午线”(   )

    图片_x0020_100004

    A: 是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B: 消除了葡西之间的矛盾
    C: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D: 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皮毛,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60年后,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地理大发现还推动中国造纸术的迅速传播,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地理大发现带来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推动运输工具的改进,铁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英国1838年拥有500英里铁路,1870年就拥有了15500英里铁路;与此同时水上运输也获得快速发展,1840年欧美之间建立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西半球间的通讯联络……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这促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IMF预测,1993年——2013年,全球贸易翻了5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复杂供应链带来的,例如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18个国家的29家公司协作生产;过去五年,国际航空业每年增长6%,外版非虚构类翻译书籍在中国每年至少会推出5000本,这只是思想全球化的冰山一角。

    ——摘编自《经济学人·商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图1,图2周3是非洲三个历史时期(10世纪中期,20世纪初,20世纪末)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区域形势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9.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而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由此可推断出(    )
    A: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发展机遇
    C: 西葡两国同英法荷之间对世界市场激烈争夺
    D: 西班牙葡萄牙捷足先登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是几乎同时出现的: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这表明(    )
    A: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B: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D: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