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832年,英国调整了选区,取消一部分贵族操纵的“衰败选区”,补充或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以议员席位;整顿了选举的财产资格。其目的是(   ) 
    A: 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B: 取消贵族在议会中的特权
    C: 实现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公正性
    D: 加快新型工业城市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 2. 英国贵族巴洛领地被使用情况变化表             
     

     时间 

     

     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总最中的占比 

     

     租地农场主缴纳地租总额中的占比 

     

     佃农耕种数量在领地在领地总量中的占比 

     

     佃农缴纳地租在地租在地租总额中的占比 

     

     1633年 

     

     67.7% 

     

     50% 

     

     33.3% 

     

     50 % 

     

     1649年 

     

     58% 

     

     29% 

     

     42% 

     

     71% 

     据此可知,当时(   ) 

    A: 农业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B: 圈地运动开始兴起
    C: 新贵族尝试登上政治舞台
    D: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联考试卷
  • 3. 出席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大部分是保守派,他们几乎一致认为:民主是危险的。甚至有人声称:“……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反映出与会多数代表(   ) 
    A: 反对照搬英国民主政体
    B: 要求分权制衡
    C: 主张由精英来治理国家
    D: 呼吁各州自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 4. 英剧《是,首相》展现了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以及文官制度运行逻辑,剧中新任首相(政务官)吉姆·哈克有着雄心壮志,试图大刀阔斧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以博得政治资本;以汉弗莱爵士为首的文官们则只希望维持现状稳定,反对各种激改革,以保持自身对流水般政党选举下内阁的影响力。这种冲突体现了(   )
    A: 西方政治体制下事务官和政务官利益分歧
    B: 选举产生的首相比事务官们要更忠于职守
    C: 作为政务官的首相无法领导文官开展工作
    D: 事务官们比选举产生的首相更加爱岗敬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 5. 1755年,时任英国下议院议长昂斯劳在《论反对党》一文中写道: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而且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这反映出英国(   )
    A: 两党制易引发政治混乱
    B: 责任内阁制逐步发展
    C: 议会改革助推民主进程
    D: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重点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 6. 尽管欧美国家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其中符合“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是(    ) 
    A: 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B: 议会掌握立法权
    C: 通过革命和改革制定宪法
    D: 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统测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按照现代化理论,前现代社会是无分化的单一社会,社会组织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社会分工不发达;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高度分化和整合的复合社会。西方现代化进程正是通过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实现了这种分化,社会出现高度的分工和全面流动性,经济和文化活动摆脱了政治的强行干预,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而高度分化又需要相应的高度整合机制来协调不断分化的社会单元,以便相互合作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否则,社会将出现持久的动荡,面临解体的危险。高度整合的机制,有赖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摘编自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质量检测(老高考)试卷
  • 8. 对美国宪法文本的阐释,学者乔治·班克罗夫特认为:“宪法是上帝赋予美国特殊禀赋的表现”,克拉克·史密斯从中读出了“州权派与联邦派的斗争”。査尔斯·比尔德认为:“宪法是希望从中获益的特定经济集团的产物”。这表明美国宪法文本(    )
    A: 内容存在歧义
    B: 注重因时而变
    C: 核心价值缺失
    D: 包含多重意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试卷
  • 9. 当查理一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还有些突然惊慌失措,猝死过去。这些现象折射出当时英国人(   )
    A: 具有浓厚的君主制文化心理
    B: 对克伦威尔执政的抗拒
    C: 对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恐惧
    D: 抛弃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同法国革命者所采取的所有宪法一样,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拿破仑那部已被证明是最持久、最有影响的著名法典,明确禁止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件的共同原则。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法制角度说明拿破仑对法国的改造体现了“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70年代中叶法国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法国两个主要政治派别妥协的集中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