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783年底,英国福克斯﹣﹣诺思内阁失去议会多数支持,国王乔治三世利用这有利时机宣布解散内阁。自1776年罢免罗金厄姆内阁后,乔治三世再也没有不顾宪法惯例随意罢免过任何一位首相。这些都说明英国(    )
    A: 首相不再由国王任命
    B: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C: 内阁制得到一定发展
    D: 议会控制内阁程度减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2. 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5年,美国国会提出为了使政府雇员“不致因无能而坏事”,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这些提议有助于(    )
    A: 行政效能的提高
    B: 国会职责的扩充     
    C: 权力中心的转移
    D: 政党政治的形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3. 2019年11月29日,英国伦敦发生恐袭事件,首相约翰逊针对对手工党之前引入的“保护公众监禁刑罚”,宣称将废除允许罪犯提前假释的条例。这表明约翰逊(    )
    A: 深受两党制度的制约
    B: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 在竭力淡化恐袭事件
    D: 是多数党保守党领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4.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多数原则”不仅要求首相和内阁从议会多数党中产生,而且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议会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出当时英国政治的特点是(    )
    A: 国王“统而不治”
    B: 三权分立 
    C: 典型的两党制
    D: 议会至上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5.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这表明英国(    )
    A: 责任内阁制度日益完善
    B: 国王仍旧拥有部分权力 
    C: 君主立宪制度名存实亡
    D: 权力中心存在转移趋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6. 1881年,英国格拉斯顿内阁敦促下院通过《紧急法案》,规定在紧急情况下,首相可以要求议会对他提出的议案无需辩论即行表决;一战期间,议会通过《授权法》,授权内阁可直接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上述现象反映了英国(    )
    A: 内阁权力的逐步扩张
    B: 议会的地位急剧下降     
    C: 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D: 完成向战时体制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7. 近代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制定宪法性文献
    B: 实行选举和议会立法     
    C: 创立政党制度
    D: 实行三权分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测试
  • 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建国开始,美国便一直憧憬着建立以美国联邦制为榜样的“普世联盟”。从 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平主义者们先后尝试通过宣扬世界国会、国际仲裁、和平联盟等方案来实现“普世联盟”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这些设想又进一步发展为法律联盟、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等不同的蓝图……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与联盟问题密不可分:一方面,美国从拒绝任何形式的“联盟”转向拥抱“联盟”,并借助众多盟友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作为国联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最重要的创建者,美国的“联盟”理念也给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摘编自蔡萌《美国对外关系中“联盟”观念的演变(1789—191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联盟”观念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盟”观念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6月第二次仿真考试试卷
  • 9. “House”在美国是众议院的代称,美剧《纸牌屋》顾名思义就是“众议院的纸牌游戏”。剧情围绕众议院中两党竞争与议员投票展开,描写了大量见不得光的权力游戏。《纸牌屋》反映了美国(    )
    A: 民主制的彻底崩溃
    B: 议会共和制的弊端
    C: 两党制的本质内涵
    D: 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 10. 华盛顿因领导北美独立战争赢得崇高威望,他主持制宪为推动美国宪政制度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

    ——据《大国崛起·美国篇》整理

    材料二:(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美]詹姆斯·麦迪逊(制宪会议参与者)《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是基于何种考虑?代表们辩论的重心是什么?制宪会议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你是如何看待的?
    据材料二,指出身为会议主席的华盛顿为何在制宪会议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