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英国在1701年初召开的议会中,国王与托利党、辉格党达成协议,规定君主仍享有外交权威,但外交政策必须由内阁制定,外交决议还须交付议会核准。此项规定(   )
    A: 取消了君主的外交权力
    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 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发展
    D: 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据某报刊报道,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启动全国层面的应急响应,各州也各自为政,在佩戴口罩、分配疫苗、学校开学等基本问题上,无法形成共识和合力。这旨在说明(    )
    A: 联邦制存在弊端
    B: 联邦政府徒有虚名
    C: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D: 各州有较大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没有继承人,议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 
    A: 封建势复辟力依然存在
    B: 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
    C: 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
    D: 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江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4. 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
    A: 内容非常广博
    B: 适应社会发展 
    C: 实现权力制衡
    D: 蕴含自由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江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5.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农业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江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人民饱受失业和破产之苦,对现政权强烈不满。纳粹党乘机发动了强大的宣传运动,攻击魏玛共和国历届政府腐败无能,许诺自己执政后定能振兴德国,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希特勒拖到反人类战争中去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国家被摧毁,民族被分裂。但是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争取民族统一的精神鼓舞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重又东山再起,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行列,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最终冲决外力人为的藩篱,使分裂达整四十年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俾斯麦用“铁血”战争击败的三个国家,并阐述民族主义与德国统一之间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及影响。
    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教训德意志民族的主要举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下表是《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德意志帝国宰相的任职情况表。可见,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首相

    任职时间

    下台的主要原因

    俾斯麦

    1871—1890

    与威廉二世政见不合

    卡普里维

    1890—1894

    失去议会支持

    霍亨洛厄

    1894—1900

    年老退休

    比洛

    1900—1909

    与威廉二世政见不合;失去议会支持

    霍尔维格

    1909—1917

    失去议会支持

    A: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 宰相获议会支持可连任
    C: 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D: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为(    )
    A: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 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江城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9. 有史学家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这一观点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
    C: 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
    D: 斗争更激烈革命性更彻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和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别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传统、王族血缘、派别利益,直至法律条文的措词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等。它们即使坚持着脑海中的信条,也必须脚踏实地维护着已经拥有的政治权益。因此,在谁也无法独占鳌头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彼此妥协成为唯一的出路。……由于宪法的残缺、矛盾和可变性,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无需彻底变更。中、小资产阶级又依照自己的愿望对宪法条文作了微小的修改。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师创教片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政府进行社会立法的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