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     )
    A: 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B: 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
    C: 抛弃邦联体制的重要内容
    D: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2.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家元首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B: 政府的首脑都要对议会负责
    C: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D: 国家元首都掌握最高的军政大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3. 周恩来总理曾经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概括中日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古朝以前的日本是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即氏族制国家。在氏族制国家里: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592年,苏我马子的甥女被推为推古天皇,圣徳太子为掌握实权的摄政,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摘编自胡化令《文化形态的飞跃》

    材料二  1959年,国际奥委会决定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府对东京举办奥远会极为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事业,纳入收入倍增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被经济学家看作日本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摘选自石秀梅《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田中是一个对国际形势反应非常敏感的政治家”。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认为世界己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増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田中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摘选自张跃斌《试析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推古朝改革时期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者的原因,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名称,并概述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促使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内外因素,并指出此举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 4. 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美国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广人稀,组织难度大
    B: 自由民主的启蒙思想的影响
    C: 联邦制,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D: 奉行开国总统制定的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检测试卷
  • 5. 1820年,美国人在密苏里州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上发生争论,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密苏里州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中分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这一结果(    )
    A:   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B: 导致南北战争一触即发
    C: 表明废奴已成为共识
    D: 说明州权主义根深蒂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 6. 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成了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文献——《女人与女性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说明(    )
    A: 性别和种族歧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
    B: 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C: 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
    D: 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历史第一次网络开学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1867年,地方性政治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投权女性未婚义税人地方选举权,……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辟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因民一致抵御外敌,僧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淡讲会、联结田体、广貼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紀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梟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运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
    A: 美国应该建立一个强大中央政权
    B: 美国政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C: 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
    D: 他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失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测试试卷
  • 9.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任何人要想成为议员必须首先得到政党的支持。由于有着严格的党纪的约束,议员很少按照个人的意志来行动,而要与本党保持一致。通常内阁成员主要是由执政党的核心成员构成,执政党在下院又占了多数席位。这体现了(    )
    A: 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B: 议会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加强
    C: 政府行政效率日益降低
    D: 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历史开学检测(线上)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加,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数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

    ——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