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2. 英国兰开郡纺织厂增长情况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    )
    时间 只纺不织的厂 只织不纺的厂 既纺又织的厂 合计
    1841 550 104 320 974
    1850 517 196 436 1149
    1856 591 344 516 1451
    A: 电气革命使纺织厂数量迅猛增加
    B: 技术革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C: 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
    D: 国际分工伴随工业革命日益细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3. 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 (    )
    A:   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 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
    C: 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
    D: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

    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 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 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 5.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 6.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都(英国的约克郡)共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 年,利兹、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 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 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 7. 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项    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 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 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 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兴安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宜昌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起点试卷
  •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钢铁、石油、铁路、汽车、采煤、制糖、火柴、烟草等各个部门,都先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托拉斯。1910年,托拉斯在美国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中所占比重是:纺织工业为50%,玻璃制造业为54%,棉布印染业为60%,食品制造业为60%,酿酒业为72%,金属工业(不包括钢铁)为77%,化学工业为81%,钢铁工业为84%。这则材料说明美国(    )
    A: 钢铁工业竞争最为激烈
    B: 许多行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 纺织工业规模保持稳定
    D: 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唯一形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选考)
  • 10. 安德鲁·卡耐基曾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 900 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镑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镑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一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得益于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卡耐基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