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也有人认为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对光荣革命认识分歧的焦点在于它是否(    )
    A: 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
    B: 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C: 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 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统练试卷
  • 2. 下列各项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评述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等法令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三大工人运动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D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 3.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作了这样的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并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关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改革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
    B: 选举存在财产差别
    C: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高考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卷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期、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 5. 1701年,英同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
    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宿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一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四)试卷
  • 7. 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是一次宫廷政变,却一直被史学家定性为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政变(    )
    A: 结束了英国君主的统治权力
    B: 最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根本改变了英国的社会性质
    D: 使国家权力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文)第五次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始终强调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忽视教育与生产力的密切关系。学校教育就只是为统治阶级培养、选拔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工具。在西方古代社会,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干涉不同,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学校行政管理方面逐渐呈现多元化和自由化局面,整个时代或社会的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就可能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而很好地与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为推动社会的前进服务。中国的学校教育始终把“明人伦”的道德教育放在核心地位,而其他教育都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可有可无。西方比较重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而学校的课程设置既有人文科学知识,又有自然科学知识;既有体育,又有美育。

    ——摘编自李小利《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材料二:1850年,蒸汽机的普及和“铁路大狂热”,标志着英国进入工业革命真正大飞跃的时代。迅速的都市化,更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以及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新要求,英国教育体制必然要向国家干预以及法定的全国性教育体制转变。从此,政府进入英国教育领域。国家通过税收和拨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学校教育。1870年初等教育议案声称有150万6—12岁的孩子获得政府提供资金的学校教育,但这只是工人阶级子女的2/5。到了1880年,小学义务教育的实施,才改变了民众教育“欠缺”的状况。坎特伯雷附近的一个村庄,5—14岁儿童的上学率从1851年男孩的33%和女孩的42%,增长到1881年的73%和80%。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古代教育的不同。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教育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文)第五次考试试卷
  • 9. “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是在(    )
    A: 17世纪晚期
    B: 18世纪中期
    C: 18世纪晚期
    D: 19世纪中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月月考试卷
  • 10.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