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学者罗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使詹姆斯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消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它的前辈所具有的权力。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 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D: 政治变革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
    A: 议会职能受到政府的制约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4.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议会改革的实行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内阁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5. 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1688年“光荣革命”
    D: 《权利法案》的通过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6. 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下列哪一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
    A: 大资产阶级
    B: 新贵族
    C: 工业资产阶级
    D: 工人阶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7. 一位英国人曾说,“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说明议会(    )
    A: 权力至高无上
    B: 还有不能做的事
    C: 也不是绝对权威
    D: 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8.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该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9.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句话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政体变革的特点(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意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10.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    )
    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女王不关心政治
    D: 女王毫无政治权力可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仙桃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