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一位历史学者在考证南美文明消亡的原因时,曾经如此评价:“不可否认瘟疫,灾荒等灾害让三大文明处于衰落,但是必须看到的一点是,这些瘟疫和灾荒背后的原因则是外来势力的粗暴闯入,为这一圣洁地区带来了恐慌。”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 自然灾害促使了美洲文明走向衰落
    B: 美洲文明内部的某种因素是其衰落的原因
    C: 西班牙等外来势力的入侵是美洲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D: 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入侵,美洲文明将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
  • 2. 印加帝国作为当时美洲最大的帝国文明,它在受到(   )人的入侵时,走向衰落
    A: 美国人
    B: 葡萄牙人
    C: 西班牙人
    D: 俄罗斯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历史·必修·第二册)P10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雁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

    ——据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为例理解“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的内涵。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初世界一体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21届高三历史百校12月联考试卷
  • 4. 下列关于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殖民的相关史实,正确的是(   )
    A: 英国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B: 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C: 荷兰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D: 美国占领了马来半岛的绝大部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5. 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
    B: 三国达成了瓜分非洲的协议
    C: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D: 形成了针对非洲的殖民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6.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西亚地区建立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家有(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基督教在次大陆的传播、扩展逐步得以西化,西方传教士来印的人数也相应增多。但与早期入印的传教士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很多传教士的使命,并不注重其传经布道的本职,而是作为其所属国及相关机构开展对印商贸活动过程中了解印度当地风土人情和进行语言交流的中介,以及为驻印商馆人员提供有关婚丧礼仪、子女受洗和祈祷活动等方面服务的“精神福利”。不少教士实际上还亦教亦商,成了“纳包布”(富翁)。这种现象反映了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世俗化倾向,它表明基督教作为西方社会在走出中世纪这一社会转型时代文化变迁的主体,在经过了合乎西方社会发展的“改革”后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已成为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精神内涵”,并连同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商业冒险、契约与交易规则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方面,一道融合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向外输出的思想依据。

    基督教充当殖民主义工具的主要表征,是把西方殖民者的世俗扩张行径神圣化。当1758年普拉西战役英国侵占了孟加拉地区后,这时西方传教士出于为野蛮的殖民主义寻求合理的文化辩护,把殖民掠夺和征服,美化为上帝委托的一项道德使命,加大了新教的传播力度,并且将其视为“普世意识”和“拯救”被他们认为是落后民族文明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若仅从宗教角度和传教层面而论,传教士们不余遗力的传经布道,力图使印度人改宗皈依的努力,总体上收效甚微。……然而,由于传教士传教的方法在以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出版、散发宗教书籍为主的同时,辅以医疗和办学等活动,这样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启发民智,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以及破除印度教陈规陋习等方面具有进步的作用。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在印度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来印传教士对印度带来的影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8. 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美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9. 下列对拉丁美洲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丁美洲的主要殖民者   ②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③由宗主国总督行使最高权力   ④盛行种植园经济和农奴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
  • 10.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主要分布在(   )
    A: 非洲的沿海地区
    B: 非洲内陆地区
    C: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D: 北非和红海沿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2第十二课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