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 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洮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2021年普通高校历史6月招生选考试卷
  • 3. 美国人哈默在1921年到苏俄开始从事贸易和矿物开发,从1921年2月到1922年5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列宁亲笔写给有关人员支持哈默的指示、信件、便条就有20余件。列宁此举意在(   )
    A: 加快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进程
    B: 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推动苏俄对外贸易走向繁荣
    D: 扭转苏俄经济上的被动局面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沧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4.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列宁阅读了许多苏俄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1921年2月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其中提出:满足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减低粮食税额;同意使税额与农民积极性相适应的原则;在缴足税款后,农民获得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和支配其纳税以外的余粮。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21年6月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的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你们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不久后,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创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很快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铅笔厂之一。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新经济政策。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口授的一篇具有纲领意义的重要文章。文章批驳了苏汉诺夫等人借口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来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应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列宁认为苏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的“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个指示,他们完全不理解,甚至没有注意到。针对苏汉诺夫等人的批评,列宁明确指出“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列宁回顾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后指出,我们“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摘编自《重温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据材料并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对“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一指示的实践。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认为“我们基本是胜利了”的历史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认为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水平。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   )
    A: 被取代的必然性
    B: 缺乏实施的可能性
    C: 内容具有落后性
    D: 没有推行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四)试卷
  • 7.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一半;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共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由此可知(   )
    A: 经济合作推动美国走出了经济困境
    B: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得益于美国支持
    C: 苏美之间的经济往来符合两国利益
    D: 经济危机使美苏放弃意识形态对立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县2021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 8.   1921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1920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由此可知(    )
    A: 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效果
    B: 苏俄放弃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现实需要推动了政策转变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一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考试试卷
  • 9. 苏联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粮食税、租让制、币制改革等等,其中的币制改革是新济做策的关要内容。这次币制改革成功的原因是(    )
    A: 新生苏维埃政权陷入困境
    B: 高度通货膨胀肆虐
    C: 渐渐恢复商品与货币关系
    D: 宣示新政权的能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原文有改动

    材料二: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一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