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列宁去世后,苏联高层领导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争论,有一种观点是:应该在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进化”和“改良”的办法,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该观点(    )
    A: 沿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
    B: 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C: 具有复辟资本主义路线的倾向
    D: 主张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行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2. 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想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从而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立即实行计划经济,那么在这里我们是错了。不是立即,而是通过排挤、战胜和改造等一系列过渡的形式。”这里的“错”是指(    )
    A: 没收地主和皇室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B: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C: 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货币和商品贸易
    D: 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3. 对于苏俄农民来说,“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从“阴云密布”到“阳光灿烂”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俄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 推行新经济政策
    D: 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4.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
    A: 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 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
    D: 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5.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 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 政府实行食物配给制
    C: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 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假期知识总结训练(开学考试)试卷
  • 6.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这一理论(    )
    A: 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
    B: 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
    C: 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
    D: 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1921年,苏维埃俄国把一部分中小企业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经营,到1922年底,中小企业出租已达4000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3%。这表明苏维埃俄国(   )
    A: 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用以恢复经济
    B: 通过加强干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C: 重视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D: 探索适合国情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8. 1929年,苏联领导人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文中强调:“过去的一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生大转变的一年。这个转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的标志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主要表现在(   )
    A: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C: 逐步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强化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新高考)
  • 9. 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   )
    A: 奠定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B: 丰富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C: 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D: 强调了农民是苏俄工业化的核心地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 10. 二月革命时期成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社会性质的变化
    C: 国家版图的扩大
    D: 民主主体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9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