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面是二战时期风靡一时的政治宣传画。该作品(   )

    A: 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己形成
    B: 发表于欧洲战场胜利前夕
    C: 有利于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开辟
    D: 激励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自主检测试卷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沦陷之后,希特勒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也会识时务地投降。起初,他试图同英国人达成协议,当他的提议被置之不理时,他便发出了入侵英岛的指令,而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认为只需通过空袭,而无须采用危险的渡海方法,便能征服英国。此后的空袭演变成了关键性的不列颠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较大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一大规模的空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国皇家空军——2670架对1475架。但是,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更为先进,因为英国人大量生产飞机比德国人晚几年。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雷达是一种新发明,它能使敌机在距离其目标还有50至100英里时就被“发现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飞行员同少数分散的波兰、捷克、法国和比利时的飞行员一起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也使希特勒进攻英国的机会彻底落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列颠战役爆发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取得不列颠战役胜利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二高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总复习摸底测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材料:

    第一部分 冷兵器时代

    1  矛、弓、弩、剑、盾和古代战车(公元前2000—前500年)

    4  筑城和攻城技术(公元前1000—公元300年)

    5  马镫和长矛:骑兵的崛起(公元300—500年)

    第二部分 黑火药时代

    12  射石炮、火绳枪、爆炸盒和榴弹(公元1400—1600年)

    16  步兵和炮兵结合(公元1600—1700年)

    17  黑火药兵器战术的完善(公元1700—1780年)

    第三部分 技术变革时代

    19  技术和工业革命(公元1800—1900年)

    20  伟大的变革:帆船—蒸汽船;木—钢铁;舷炮—炮塔(公元1800—1865年)

    22  战列舰、无畏舰、航空母舰(公元1865—1945年)

    24  从建立新军种到闪击战(公元1919—1945年)

    25  空军(公元1935年迄今)

    27  导弹、核武器及其威慑作用(公元1945年)

    28  在核保护伞下的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公元1950—1973年)

    ——节选自【美】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主题集中,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文综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4月,铃木内阁上台时,日本的国力已到了难以维持的最后关头。在日本法西斯濒临崩溃之际,美国在7月16日试验原子弹成功。8月6日和9日立即把仅有的两颗分别投在广岛和长崎,炸死 295956人。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联远东军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以西路为主攻方向,分三路对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为了准备这次战役,苏联自5月起就开始向远东秘密增兵56万,使远东总兵力达到约175万,并配备坦克5250辆,飞机5170架,各类火炮近30000门,主要舰艇93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意义。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卷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所谓“租借”主要指战争物资(如飞机、坦克卡车等)以及其他补给(包括食品和劳务)的租借。租借最初应用于英国,之后将援助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俄国、中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到1945年8月31日日本投降前夕为止,英联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亿美元,占美国租借支出总额的60%。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在排除了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以后,从194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国实际运抵苏联的物资总值为102亿美元,加上其他费用,共计109亿美元(苏联的统计为98亿美元)。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为8.45亿美元。

    ——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意义。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国分部,其目的是既要帮助美国军队了解中国

    社会和人民,同时因为美国对华实际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有限,所以更需要在言辞和心理上对中国进行抚慰与鼓舞,通过宣传缓和中美合作中的冲突与矛盾,鼓舞中国人的士气。随着胜利的步步接近以及军事上中国战略地位的下降,1944年战争信息署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从单一的战争宣传机构转化成美国对华政策的阐释者和执行工具,促进中国按照美国模式进行民主改革,在战后作为一个大国参与国际社会并成为美国忠实的政治盟友。宣传恰好是在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在缔结战后和平之前向中国灌输大国义务和国际合作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战争信息署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是一个古老文明再生和现代化的一个阶段,让中国人民加入世界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这一进程不会因为日本的投降而终止。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宣传:起源、政策与机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侧重点的变化及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的主要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5月第三次质检试卷
  • 7.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4月13日下午2时,苏联代表莫洛托夫与日本代表松冈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苏日维持和平和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前一年未通知废约时,本约自动延长5年。该约附日苏两国政府《声明》,其全文如下:

    按照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所签订的中立条约的精神,并为了保证两国间的和平和友好发展的利益,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摘编自金东吉《(苏日中立条约)缔结与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缔结的国际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中立条约》带来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2021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主张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2021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而且本国国土被四大国分区占领,丧失了主权独立。《占领法规》规定:联邦德国的外交、国防、外汇及对外贸易须受盟国管制,立法、行政、司法亦须接受“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监督。战后盟国严格管制德国工业经济,执行旨在剥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设备拆迁计划,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已被破坏,德意志民族主义因为纳粹而声名狼藉。战败国的屈辱,国家的分裂,加之困苦不堪的生活,使德国民众的理想和信念彻底动摇。

    材料二 1949年9月,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并亲自兼外交部长。阿登纳在接见记者时多次呼吁德法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第一次访问联邦德国之后,于5月宣布创建“一个强大的、各国可以自由参加的生产共同体”管理西欧的煤炭和钢铁资源的“舒曼计划”。1954年10月,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加拿大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协定》决定终止对联邦德国的占领,《巴黎协定》于1955年5月5日正式生效,联邦德国终于赢得了独立主权。战后联邦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的核心是经济自由、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在坚持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强调社会秩序与国家的宏观调节。再加上“马歇尔计划”的帮助,联邦德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60年,德国一跃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2003年11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曾 进行过一项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居于首位。

    依据材料概括二战结束时德国所面临的困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德国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你对阿登纳受到德国民众如此尊重有何看法?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 10.  20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任国务卿的赫尔说:“美国深知自己可以强烈地影响为维护和平而建立的任何国家组织,由于这种影响日益增强,我们对安排战后世界所负的责任相应地增大了。”美国积极“安排战后世界”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二战后的世界和平
    B: 推动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服务于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油田11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4月总复习冲刺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