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     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 独裁与民主
    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2.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结中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方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束此次战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销以结激起之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股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3. 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以下属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有(   )

    ①1935年援助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 
    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 
    ④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的①②③④所示地点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上,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B: 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C: ③决定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
    D: ④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间题交换了意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迭起。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现为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美)萨姆尔●纽兰德

    材料三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向全军发布了临战的日令:“即将开始的战斗将是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必将瞩目于我们,渴望的注视着战局的变化发展……每一位官兵,应该怀着贯彻始终的——去战斗去杀敌——去获胜的决终的投入战斗。

    根根材料一井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苏联最初的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美英最终同意的时间,并在哪次会议上达成共识。结合所学简析,苏联与美英在时时间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结合所学指出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利的自身原因,并结合材料二简述该战役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即将开始的战斗”是指二战中的哪一战役?请分析造成战争胜负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6. 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 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 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 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7. 下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

    A: 加速了“霸王行动"实施
    B: 反映了苏英不顾美国利益
    C: 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 美苏两分天下
    B: 美苏战时同盟
    C: 美苏和平共处
    D: 美苏争夺霸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 10. 下表是德国大选主要党派拥有议席表。据此可以得出法西斯势力上台(    )

    党派名称

    政治态度

    大选后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1928.5

    1930.9

    1932.1

    1932.7

    1933.3

    德国社会党

    反法西斯

    54

    77

    100

    89

    81

    德国共产党

    反法西斯

    153

    143

    121

    133

    120

    德国中央党

    中间派

    62

    68

    70

    75

    74

    德国民主党

    中间派

    25

    20

    2

    4

    5

    德国人民党

    中间派

    43

    30

    11

    7

    2

    德国民族人民党

    亲法西斯

    73

    41

    52

    37

    52

    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法西斯党

    12

    107

    196

    230

    288

    总席位

    491

    585

    608

    608

    648

    A: 通过国会大选和平上台
    B: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受到其他党派的联合反对
    D: 开始对内专制对外扩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