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着手大规模治理洞庭湖。50 年代并垸合流、整修堤垸。先后动员民工2100多万人,10年内完成土方5.87亿立方米,形成了湘、资、沅、澧独立入湖洪道,奠定了洞庭湖垸湖基本格局。60年代兴建电排,治理渍涝。到1969年底,随着各类机排发展,湖区堤垸渍涝状况初步改善。70年代开挖排水渠,改造低产田,减少了低垸渍灾,扩大了耕地面积,实现了田园化。80年代起,开始进行洞庭湖综合治理,清理淤积,加高加固大堤,兴建蓄洪安全楼,扩建电排等,水利建设轰轰烈烈。从1986年到1993年,完成国家投资1116亿元。党的十四大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视察洞庭湖,为治理洞庭湖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聂芳容、罗毅君《洞庭湖治理50年》
材料二
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于1933年4月最终促成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的通过。5月,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成立,对流域内的资源拥有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权力,其资金源自政府拨款和自身借贷两部分。罗斯福政府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集中在防洪项目、航运项目、电力项目、农业项目、林业项目和社区服务项目等方面。虽然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开发模式在罗斯福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这一模式没有在美国得到推广。管理局在工作中未能克服种族偏见,大坝周围居住的黑人居民在搬迁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流域内各州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到了70年代,在水力发电的同时,又进行火力发电,由于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极大地污染了水源和大气。
——摘编自越少芬《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