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图中的文字描述的是(   )

    ●经济发展的代价,最终由全体公民来承受

    ●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忍受当下的贫困,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

    ●公民逐步得到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等社会福利

    ●引起了前殖民地各民族人民的强烈兴趣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罗斯福新政
    D: 战后福利国家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3月模拟考试试卷
  • 2. 1945年英国大选,保守党领袖丘吉尔的竞选主打口号是“此人赢得了战争”,而工党领袖艾德礼的竞选主打口号是“让我们面向未来”。工党最终赢得选举,主要是因为(   )
    A: 保守党的竞选口号乏善可陈
    B: 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C: 选民对战后重建的强烈期待
    D: 丘吉尔狂妄遭民众唾弃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3.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取打击工会力量取消对小学生的免费牛奶供应,提高伙食费政策,她因此成为英国当时最不受欢迎的女人。撒切尔夫人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加强国家干预推动经济发展
    B: 英国政党政治斗争的反映
    C: 为应对滞胀采取的必要措施
    D: 政府重归“守夜人”的角色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丰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43年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仰仗其数倍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其“凯恩斯计划”。1944年7月1日,在美国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开支。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43年,中国政府甫一收到怀特和凯恩斯计划,就将之当作潜在的财政援助表示欢迎。与怀特提议类似,中国政府支持货币价值需用黄金定值,未经基金理事会同意,汇率不得更改。这与中国需要稳定的货币以吸引外资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在美英最终方案出炉前,中国官员认为中国 “应该为弱国说话”,提议鼓励对于“相当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的投资。1944年6月,中国政府派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代表团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成功争取到了国土被侵占国家在决定基金原始平价的灵活度。为避免影响会议前途,中国代表团率先主动宣布增加认股额5000万美元,促成各国在认缴股份上取得圆满结果。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份额为5.5亿美元,投票权5750票,居世界第四位。

    ——摘编自埃里克·赫莱纳《布雷顿森林被遗忘的基石:国际发展与战后秩序的构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建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不同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
  • 5.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如果追溯历史,凡国家势力太强大的地方,资本主义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欧洲乃至法国阔步前进,这是因为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市民社会破除了封建制国家。材料意在说明(    )
    A: 政府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
    B: 西方市场经济需用宪政规则约束政府
    C: 欧洲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
    D: 资本主义发展摧毁了欧洲民族意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 6. 二战后的二十年间欧洲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靠的是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生产力、积聚已久的需求和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一战”后只靠市场力量恢复经济的做法中汲取了教训。据材料可推知(    )
    A: 混合经济促进了西欧经济的进步
    B: 新经济是西欧经济繁荣的保证
    C: 技术创新有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
    D: 凯恩斯主义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汾阳市汾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美国里根政府为消除经济危机,其采取的措施有:紧缩货币,控制过旺需求;精简机构,节省行政开支;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原由国家负担的福利事业推向社会、推向私人企业,同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和对企业实行减税。这些措施 ( )
    A:   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B: 兼顾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
    C: 是传统凯恩斯主义成功再现
    D: 由鼓励投资转向鼓励消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回顾测试试卷
  • 8.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
    D: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1986年,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系和第一劝业银行系六大企业集团,相互持股率分别为27.44%、17.58%、24.67%、15.81%、16.70%、12.74%,股份公司的持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现象是(   )
    A: 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
    B: 应对经济“滞胀”的无奈之举
    C: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反映
    D: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3月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