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期以来,巴象马和美国之间围绕收回运河主权问题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1983年诺列加把任巴首脑后,坚决主张收回运河主权,实现民族独立。美国利用巴国内党派之争,大力状植反对派,对巴实行严厉经济制裁井不断增兵,网时在外交上孤立巴政府,但均未奏效,反而使诺列加竖立了国家与民族权益捍卫者的形象。美国国内纷纷批评政府在中美洲问明上软弱无能。此时,苏联为了缓和同美国关系,在中美洲问题上节节让步,加之东欧剧变吸引着全球的关注。1989年12月29日凌晨,美国借口保护在巴的美国人的生命安全,以心可及推动巴民主化进程,出动2万多名美军对巴发动军事打击,摧毁了巴一些重要的军事设施并占领首都,通成巴拿马600多军民先亡,2000多人受伤,数千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摘编自屈智淳《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前前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入侵巴拿马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2. “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
    A: 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 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 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 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材料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4月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2001--2011年,每年约有1.4万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4--2016年,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共导致约6000名平民死亡,并制造了生态灾难,致使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专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强国总是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亚洲人口多,消费力强,资源丰富;中东位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接合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亚洲和中东自然成为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战场。

    ——摘编自袁源《上战后美国发动的十三场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主权国家侵略战争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届高三文综历史高考模拟(5.20)试卷
  •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更加高涨。14个月后美军伤亡人数和损失就超过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2004年5月,“虐囚”事件又使美国处境雪上加霜。在战后重建工作急需国际社会支持的时候,盟国中有的宣布尽快撤军,有的推迟了派兵计划。然而,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这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虚构的。美国对伊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反恐,深层次原因是为其独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进行布局。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预示着在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国仍无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李淑珍《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所面临的困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2022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材料   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战争本身的态度反映了大多数政治家日益提高的觉悟:某些道德制约限制把战争用作外交政策的工具。政治家们公开谴责战争的蹂躏,有史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卫或宗教义务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参战行为辩护。而避免战争本身-即避免任何战争-只是从20世纪开始才成为治国方略的一个目标。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919年的国际联盟、1928年宣布侵略战争为非法的《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以及我们时代的联合国,都把避免战争本身作为它们的最终目标。二战前,西方列强的政策受到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这种愿望的激励,而这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它们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愿望压倒了国家政策的所有其他考虑。与此相似的是,在朝鲜战争中,所有大国无一例外地渴望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内并防止其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所有这些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许多国际危机中也都进行了自我克制。这些都是战争态度发生根本改变的突出例证。

    ——摘编自【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战争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在战争或国际危机中的“自我克制”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7. 如图是1950—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折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国际关系演变制约人口增长
    B: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C: 二孩政策推动人口持续增长
    D: 新冠疫情影响了青年生育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教版)第138-139页

    材料二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随之升级,世界称之为“乌克兰问题”,在24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已经表明中方原则立场。“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的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环球网》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哪些问题。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乌克兰问题”的因素都有哪些?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给出了怎样的中国方案并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最后一模)试卷
  • 9. 《金融时报》曾报道,从14世纪以来发生的122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来看,它们的后遗症对宏观经济影响可能持续40年。这表明,疫情影响绝非暂时的,公共卫生变量今后会和气候变一样,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一思维的常量,深入影响全球化逻辑。由此可见(   )
    A: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影响人类思维
    B: 公共卫生危机阻碍宏观经济发展
    C: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而必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一模试卷
  • 10.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难民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的基础上又增长了 4%。难民输出地主要为中东、西亚、北非和东南亚。现代社会难民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恶化和自然灾害
    B: 维持生存和躲避迫害
    C: 宗教矛盾和部族矛盾
    D: 战争和社会各类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