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疾病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剧烈并极具破坏性。如SARS(非典)、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病毒及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就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有效应付类似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更需要(   )
    A: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改变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C: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扭转当今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2. 从2020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正在肆虐全球,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下列各项与新冠疫情横行属于同一类型是(   )

    ①环境污染    ②毒品泛滥  

    ③恐怖活动猖獗    ④文明冲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
    A: 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 科学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
    C: 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D: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政治漫画一《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

    A: 冷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 联合国的维和作用明显减弱
    C: 恐怖主义延缓了民主化进程
    D: 大国插手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面对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在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方案是(   )
    A: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组建新开发银行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的,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固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大量非国家行为体日超法跃,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持续深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埠民.灾发疾病等具有跨国性、公共性和传导性的全球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一主体的管理边界和能力范畴,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进行治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仑球治理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程之中。国家也需要根据时代条件和问题性质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以实现全球治理能力的动态提升。

    ——摘编自刘世强、 魏雅珍《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理论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统测试卷
  • 7.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超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   )

    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

    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卷
  • 8.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维利·勃兰特(亦作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 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国政治家,1969年—1974年任西德总理。1970年3月勃兰特访问了民主德国,之后签订了两国关系基础条约。此后他又访问了苏联、波兰、捷克,先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包括放弃使用武力、承认战后边界和领土现状、促进相互关系正常化等内容的条约,统称《东方条约》。从此,西德和苏联以及其它东欧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同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他评为“1971年新闻人物”。勃兰特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搜狐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4月模拟考试卷
  • 9. 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B: 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C: 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5月)试卷
  •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个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而中国将现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摘自蔡亮《试分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4月)统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