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总统的角色具有多元性,既有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家元首、总司令等,也有宪法未予列举,而是从国会立法中延伸出的角色以及依据往届总统先例而定的角色,包括政党领袖、舆论领袖以及国家经济的管理者等,这些所承担的职责常常是彼此关联、相互交融的。据此可知,美国总统的“角色”变化(   )
    A: 背离了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B: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扩张趋势
    D: 有效制约了国会与最高法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2. 1796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说:“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这反映出华盛顿(    )
    A: 预见到美国地域矛盾的危害
    B: 认为南北分裂迫在眉睫
    C: 深受美国两大政党的排挤
    D: 主张民权应有宪法保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汪清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 3. 下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中老师在教室中伏案批改试卷,其桌子上的铭牌为“美国最高法院”。黑板的正中间写着课程名称“宪法”,右下角写着“期末考试周”。而奥巴马头戴“美国总统”高帽,手持写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坐在角落面壁思过。这幅漫画说明(    )

    A: 最高法院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B: 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大于总统
    C: 权力制衡保障了人民主权的实现
    D: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的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 4. 在美国,国会议员为了在本州获得足够多的票数必须首先考虑本州的利益,然后才考虑国家利益;一个党派上台执政,一般只考虑任期内的事情,而另一个党派执政后又往往否决前任政府的决策。这种做法(    )
    A: 彰显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 体现出轮流坐庄政党制
    C: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D: 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弊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冬季联赛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是对过去门阀官制的否定,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能,“求万世治安”。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采取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考试有严格的纪律,并实行“糊名”誊录”等杜绝舞弊的办法。学子科举中试除了被授予相应的官职外,还被授予相应的品级,职官的品级越高,其地位和待遇就越高,形成了分级制度。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还有一整套的晋升规则,并形成了相应的法律,如明朝有“考满””考察”等,通过政绩的优劣对官员实行相应的褒奖或者惩罚。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官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梁仲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探析》等

    材料二:美国政党政治产生后,政府官员多由取得获胜政党党员或该党的支持者担任,这种情况越演越烈,政党分赃成为一种合法的行为,在全美盛行起来。但政党分赃导致大批公职人员随政治选举轮换,任人唯亲,效率低下,缺乏连续性,引发社会严重的不满。1865年,美国文官改革之父托马斯·詹克斯提出一个改革法案,主张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并在1868年呈交国会的报告中介绍和评述了英国、中国等国的文官制度。格兰特任总统时颁布了文官法则,并进行了改革尝试,但遭致失败。随后不久,以共和党彭德尔顿为首的改革派借机在时任总统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成功。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的《彭德尔顿法》,至此,美国文官制度终于建立。

    ——摘编自杨秀云:《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举文官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冬季联赛试卷
  • 6. 反体制和反精英是民粹主义的核心。1828年,杰克逊就以民粹主义为策略,成为第一位以普通人自诩的美国总统,开创了“政府掌握在人民手里”的口号为标志的时代。材料体现出(   )
    A: 选民成为左右选举的关键
    B: 杰克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C: 美国实现了选民当家做主
    D: 美式民主存在着严重弊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冬季联赛试卷
  • 7.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美国在18世纪70年代的10年中,各州“选举宣誓对代表的训令、群众大会、委员会及协会出现,都从立法机关的大门外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压力,增加了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抗议的政治”,这表明美国(    )
    A: 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B: 人民群众为美国取得丰硕的民主成果做出了贡献
    C: 人民群众在革命期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极大重视
    D: 人民群众有权参与制定美国各州法律及训令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
  • 8.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 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 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 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 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 9. 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    )
    A: 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
    B: 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
    C: 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
    D: 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调研(三)试卷
  • 10.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
    A: 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 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C: 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 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