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
    A: 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 平衡了大州与小外间的利益
    C: 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政治妥协是高明的政治智慧,在近代民主宪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

    ——摘编自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主要矛盾?最终又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妥协?
    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并简要分析“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   )
    A: 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 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卷
  • 6. 2017年初,特朗普签署了禁穆令。三天后,华盛顿州检察院向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认为这一行政令明显违反了美国宪法精神。负责此案的法院决定在全美范围内冻结这一行政令,特朗普虽不甘心但禁穆令遂告终止。这可以看出(   )
    A: 美国总统对联邦法院负责
    B: 联邦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
    C: 联邦法院是美国权力中心
    D: 联邦法院拥有最终立法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卷
  • 7. 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
    A: 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B: 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 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卷
  • 8. 1865年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   )
    A: 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
    C: 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
    D: 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卷
  • 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詹姆斯•门罗,美国第5任总统。从1787年起,美国就批准宪法问题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称之为反联邦派,以抗衡汉密尔顿为首的、拥护批准宪法的大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保守派,当时称之为联邦派。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坚持执行亲英政策,门罗则追随杰斐逊,主张摆脱英国政治和经济的羁绊,坚持反对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杰伊条约,并大力宣扬法国革命,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

    1816年门罗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为了团结联邦派,曾南北周游,使两派没有分裂,在一定范围内趋于合作,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和睦时期”。

    1823年,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这就是《门罗宣言》,提出“在已经获得、并维护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受到拉丁美洲各国的欢迎。

    ——摘自朱庭光主编《世界历史名人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罗的政治主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罗宣言》的作用与实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卷
  • 10. 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
    A: 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 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六校发展联盟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