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A: 分权制衡原则
    B: 妥协让步原则
    C: 维护统一原则
    D: 联邦共和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间的外交权争议应由最高法院来裁决。但自美国成立以来,最高法院一直以这一争议属于“政治问题”,司法裁决不应介入为由,采取回避态度。在非做判决不可的几个涉及外交权的案例中,法院做出的判决对总统比较有利。这表明美国()
    A: 分权制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1787年宪法得到理性实践
    C: 联邦法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 三权分立体制已经被打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美国有学者比较隐晦地评价说,“美国总统几乎主导着美国对外事务的大政方针,而国会被 看作实现美国国内多元化民主价值的政治平台”。该学者认为美国(  )
    A: 政治上的权力失衡
    B: 权力机构间的矛盾激化
    C: 总统权力高于国会
    D: 行政效率方面大打折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华盛顿在《告别辞》中说道:“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华盛顿提出退休要求的主要着眼点是(  )
    A: 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B: 完善美国的总统制
    C: 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B卷
  • 6. 1620年,一群为了躲避国内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北美,他们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协议表白对英王的忠顺,并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服从合法的权威。该协议(  )
    A: 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
    B: 引发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爆发
    C: 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学说
    D: 构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框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7. 美国在建国过程中既继承了英国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造,下列能体现出当时美国对英国传统继承的是(  )
    A: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B: 国家元首权力很大
    C: 行政机构向议会负责
    D: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 分权制衡,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 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 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分权和制衡在不同政体中均有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材料三: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

    根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
    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密尔顿的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分权制衡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但是1935年5月该法被裁决为违宪,有权做出此裁决的应是(  )
    A: 总统
    B: 最高法院
    C: 国会
    D: 选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